广州西关音、早期粤剧和三及第文体

广州西关音

目前已知可能描述广州西关音较早的文献为高本汉的《中国音韵学研究》,该书法文原本1915年至1926年分四次出版,中文译本在1940年初版,虽然该书并没有直接提到西关音,但后来的译者赵元任在注释中却提及了这点(1937年王力《中国音韵学(下册)》P368)。

书中所描述的广州话音系与现今的广州话有些差异,根据相关论文研究,用现代的IPA将书中描述的广州音转写如下:

p pʰ m f t tʰ n l
tʃ tʃʰ ʃ ts tsʰ s
k kʰ ŋ h kʷ kʷʰ w j ø

a ai au am an aŋ ap at ak
ɐi ɐu ɐm ɐn ɐŋ ɐp ɐt ɐk
ɛ ei ɛŋ ɛp ɛk
i iu im in iŋ ip it ik
ɔ ɔi ou ɔm ɔn ɔŋ ɔp ɔt ɔk
u ui un uŋ ut uk
ɵy ɵn ɵt
œ œŋ œk
y yn yt
ɿ

相比现今的广州话,塞擦音、擦音分两套[tʃ tʃʰ ʃ]和[ts tsʰ s],多了[ɔm]韵和[ɔp]韵,具有舌尖元音[ɿ]。至于该书中所描述的广州话音系的性质暂无定论。

参考资料:

罗伟豪.析高本汉《中国音韵学研究》中的广州音.《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01-15.

王力.《中国音韵学(下册)》.1937.

而在1941年黄锡凌《粤音韵汇》中也提到了西关音。

1946年岑麟祥在其《广州音系概述》中也描述了广州话的西关音塞擦音、擦音多读[ts tsʰ s]。

2004年施其生在其《一百年前广州话的阴平调》论文中谈到,其考查了1912年《How to speak Cantonese 怎样学广州话》54页的一段对话,西关音的「子、词、斯」正是读[tsɿ tsʰɿ sɿ]。

参考资料:

施其生.一百年前广州话的阴平调.《方言》.2004-02-24.

2016年麦耘在其论文《汉语方言中的舌叶元音和兼舌叶元音》中对西关音的舌尖元音作了详细描述。

参考资料:

麦耘.汉语方言中的舌叶元音和兼舌叶元音.《方言》.2016-05-24.

陈万成; 莫慧娴.近代广州话“私”“师”“诗”三组字音的演变.《中国语文》.1995-03-10.

早期粤剧

现在的粤剧用的是粤音来唱曲和念白,但早期的粤剧或者说粤剧形成时期并非使用粤音而是官话来唱曲和念白,甚至现今的一些粤剧剧目中还保留了这些早期官话和早期粤音的影子,例如《帝女花之香夭》中侍女的念白「知道」,甚至最后一句的「死」字还未裂化。 这个隐藏在粤剧中的早期官话曾经学界在研究材料不足时以为是桂柳官话,但是近年随着对官话和粤剧的研究深入,发现这个官话可能是接近桂柳话的一种官话,例如2006年抢救性发掘的邕州官话就具有这种官话的特点。邕州官话不止对白话、平话有过影响,对壮语也有影响,例如靖西壮语中的新借词来源应来源于邕州官话,参看吕嵩崧《靖西壮语中汉语新借词的来源及部分语音特点》。

更多参考资料:

云惟利.古腔粤曲的音韵.《南国红豆》.1997-12-15.

符桑尼.从广东到广西:抗战前粤剧的变迁.《星海音乐学院学报》.2017-07-10.

黄耀堃; 丁国伟.《唐字调音英语》与二十世纪初香港粤语的声调.《方言》.2001-08-25.

黄耀堃.《唐字音英语》的再探讨.《第14届粤方言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10.

粤剧小百科|《粤剧大辞典》表演篇|古腔

三及第文体

三及第是流行於省港澳一种独特的文体,晚清时即有这方面的作品出现。但它的形成过程,可以追溯到明末清初的说唱文学。所谓三及第,即由文言文、白话文、广州话所组合而成的文体。

参考资料:

黄仲鸣.香港三及第文体的流变及其语言学研究.暨南大学博士论文.2001-05-01.


参考资料:

赵汝庆.二十世纪以来香港中文报纸语言的变异.中央民族大学博士论文.2005-05-01.


参考资料:

赵汝庆.香港报纸三及第文体.《中央民族大学学报》.2006-01-15.

results matching ""

    No results matchi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