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广州话的区别
字音对比
声母对比
1.中古泥母字读[n],来母字读[l],南宁白话不混,在广州以及香港的年轻人中两者发生了混淆,社会上俗称之为「懒音」。
字 | 南宁白话 | 广州话 |
---|---|---|
年 | 年nin4[niːn˨˩] | 年nin4[niːn˨˩]、年lin4[liːn˨˩] |
男 | 男naam4[naːm˨˩] | 男naam4[naːm˨˩]、男laam4[laːm˨˩] |
闹 | 闹naau6[naːu˨] | 闹naau6[naːu˨]、闹laau6[laːu˨] |
你 | 你ni5[niː˨˦] | 你nei5[nei˩˧]、你lei5[lei˩˧] |
奶 | 奶naai5[naːi˨˦] | 奶naai5[naːi˩˧]、奶laai5[laːi˩˧] |
粒 | 粒nap1[nɐp̚˥] | 粒nap1[nɐp̚˥]、粒lap1[lɐp̚˥] |
能 | 能nang4[nɐŋ˨˩] | 能nang4[nɐŋ˨˩]、能lang4[lɐŋ˨˩] |
拧(拿) | 拧ning1[neŋ˥] | 拧ning1[neŋ˥]、拧ling1[leŋ˥] |
燶(烧糊,本字𪒬) | 燶nung1[nʊŋ˥] | 燶nung1[nʊŋ˥]、燶lung1[lʊŋ˥] |
谂(想,本字恁) | 谂nam2[nɐm˧˥] | 谂nam2[nɐm˧˥]、谂lam2[lɐm˧˥] |
𪐀(黏) | 𪐀naa1[naː˥] | 𪐀naa1[naː˥]、𪐀laa1[laː˥] |
褦(连带) | 褦nang3[nɐŋ˧] | 褦nang3[nɐŋ˧]、褦lang3[lɐŋ˧] |
注: 分韵时期记载有大量来母字读如泥母,除了「粒、拧(拎)」外,鲁小韵的一系列字也是来母读如泥母(不排除笔误的可能)。南宁来母读如泥母的还有「辇撵nen2[nɛːn˧˥]」,广州读「辇撵lin5[liːn˩˧]」。
2.古疑母[ŋ]字与影母[ʔ]字南宁白话不混,广州话许多影母字常加上[ŋ],社会上也有俗称之为「勤音」。
字(影母字举例) | 南宁白话 | 广州话 |
---|---|---|
矮 | 矮ai2[ɐi˧˥] | 矮ngai2[ŋɐi˧˥]、矮ai2[ɐi˧˥] |
屋 | 屋uk1[ʊk̚˥] | 屋nguk1[ŋʊk̚˥]、屋uk1[ʊk̚˥] |
安 | 安on1[ɔːn˥] | 安ngon1[ŋɔːn˥]、安on1[ɔːn˥] |
恶 | 恶ok3[ɔːk̚˧] | 恶ngok3[ŋɔːk̚˧]、恶ok3[ɔːk̚˧] |
爱 | 爱oi3[ɔːi˧] | 爱ngoi3[ŋɔːi˧]、爱oi3[ɔːi˧] |
屙 | 屙o1[ɔː˥] | 屙ngo1[ŋɔː˥]、屙o1[ɔː˥] |
压 | 压aat3[aːt̚˧] | 压ngaat3、压aat3[aːt̚˧] |
鸭 | 鸭aap3[aːp̚˧] | 鸭ngaap3、鸭aap3[aːp̚˧] |
暗 | 暗am3[ɐm˧] | 暗ngam3[ŋɐm˧]、暗am3[ɐm˧] |
欧 | 欧au1[ɐu˥] | 欧ngau1[ŋɐu˥]、欧au1[ɐu˥] |
嗌(骂;叫) | 嗌aai3[aːi˧] | 嗌ngaai3[ŋaːi˧]、嗌aai3[aːi˧] |
蕹(蕹菜) | 蕹ung3[ʊŋ˧] | 蕹ngung3[ŋʊŋ˧]、蕹ung3[ʊŋ˧] |
擁(推) | 擁ung2[ʊŋ˧˥] | 擁ngung2[ŋʊŋ˧˥]、擁ung2[ʊŋ˧˥] |
揞(覆盖) | 揞am2[ɐm˧˥] | 揞ngam2[ŋɐm˧˥]、揞am2[ɐm˧˥] |
这些字都属于阴调类(阴平、阴上、阴去、上下阴入),在南宁白话中一律读成零声母,而[ŋ]声母一般只出现在阳调类(阳平、阳上、阳去、阳入)。例如:牙ngaa4[ŋaː˨˩]、鹅ngo4[ŋɔː˨˩]、岸ngon6[ŋɔːn˨]、眼ngen5[ŋɛːn˨˦]。
南宁白话阴调类读[ŋ]声母的,只有少数方言词,如:啱ngaam1[ŋaːm˥](刚才)、𠼮ngai1[ŋɐi˥](肯求),𢯎ngeu1[ŋɛːu˥](挠痒)、奀ngan1[ŋɐn˥](瘦弱)等等。
而在香港的一些音变中却发生了相反的情形,本该读[ŋ]声母的疑母字却脱落了[ŋ]声母变成零声母,例如:我o5[ɔː˩˧]、牛au4[ɐu˨˩]、牙aa4[aː˨˩]、雅aa5[aː˩˧]、咬aau5[aːu˩˧]、鹅o4[ɔː˨˩]、眼aan5[aːn˩˧]等等。闭口韵方面的懒音还有「吴ng4[ŋ˨˩]」混同于「唔m4[m˨˩]」,当然,少数词会受前字顺同化闭口而并入m,例如「八月十五ng5->m5[ŋ˨˦->m˨˦]」,这是合理的,南宁亦同。
3.塞擦音和擦音声母的错位。许多在广州话里读擦音声母的字,在南宁白话里读塞擦音;或在南宁白话里读擦音的字,在广州话里读塞擦音。
字 | 南宁白话 | 广州话 |
---|---|---|
窃(清母) | 窃cit3[t͡ʃʰiːt̚˧] | 窃sit3[siːt̚˧] |
赛(心母) | 赛soi3[ʃɔːi˧] | 赛coi3[t͡sʰɔːi˧] |
巡旬循(邪母) | 巡旬循slan4[ɬɐn˨˩]、巡旬循can4[t͡ʃʰɐn˨˩] | 巡旬循ceon4[t͡sʰɵn˨˩] |
崇(崇母) | 崇cung4[t͡ʃʰʊŋ˨˩] | 崇sung4[sʊŋ˨˩] |
常尝偿嫦(禅母) | 常尝偿嫦coeng4[t͡ʃʰœːŋ˨˩] | 常尝偿嫦soeng4[sœːŋ˨˩] |
臣(禅母) | 臣can4[t͡ʃʰɐn˨˩] | 臣san4[sɐn˨˩] |
剩(船母) | 剩zing6[t͡ʃeŋ˨] | 剩sing6[seŋ˨]、剩zing6[seŋ˨] |
矢(书母) | 矢si2[ʃiː˧˥]、矢ci2[t͡ʃʰiː˧˥] | 矢ci2[t͡sʰiː˧˥] |
仇(禅母)(仇恨) | 仇cau4[t͡ʃʰɐu˨˩] | 仇sau4[sɐu˨˩] |
愁(崇母) | 愁cau4[t͡ʃʰɐu˨˩] | 愁sau4[sɐu˨˩] |
还有一些是塞擦音之间送气与不送气的错位。
字 | 南宁白话 | 广州话 |
---|---|---|
雀(精母) | 雀coek3[t͡ʃʰœːk̚˧] | 雀zoek3[t͡sœːk̚˧] |
鹊(清母) | 鹊coek3[t͡ʃʰœːk̚˧] | 鹊zoek3[t͡sœːk̚˧]、鹊coek3[t͡sʰœːk̚˧] |
卓桌(知母) | 卓桌zoek3[t͡ʃœːk̚˧] | 卓桌coek3[t͡sʰœːk̚˧] |
侧(莊母) | 侧zak1[t͡ʃɐk̚˥]、侧cak1[t͡ʃʰɐk̚˥](少) | 侧zak1[t͡sɐk̚˥] |
触(昌母) | 触cuk1[t͡ʃʰʊk̚˥] | 触zuk1[t͡sʊk̚˥] |
筑(知母) | 筑cuk1[t͡ʃʰʊk̚˥] | 筑zuk1[t͡sʊk̚˥] |
拯(章母) | 拯zing2[t͡ʃeŋ˧˥] | 拯cing2[t͡sʰeŋ˧˥] |
渗(生母) | 渗cam3[t͡ʃʰɐm˧]、渗cam5[t͡ʃʰɐm˨˦] | 渗sam3[sɐm˧] |
伸(书母) | 伸can1[t͡ʃʰɐn˥]、伸san1[ʃɐn˥] | 伸san1[sɐn˥] |
衷(知母) | 衷zung1[t͡ʃʰʊŋ˥] | 衷cung1[t͡sʰʊŋ˥] |
另一些是塞音之间送气与不送气的错位。
字 | 南宁白话 | 广州话 |
---|---|---|
均(见母) | 均kwan1[kʷʰɐn˥]、均gwan1[kʷɐn˥] | 均gwan1[kʷɐn˥] |
假(见母) | 放假kaa3[kʰaː˧]、放假gaa3[kaː˧]、真假gaa2[kaː˧˥] | 放假gaa3[kaː˧]、真假gaa2[kaː˧˥] |
驾架(见母) | 驾架kaa3[kʰaː˧]、驾架gaa3[kaː˧] | 驾架gaa3[kaː˧] |
品(滂母) | 品pan2[pʰɐn˧˥] | 品ban2[pɐn˧˥] |
沟(见母) | 沟gau1[kɐu˥] | 沟kau1[kʰɐu˥] |
购构(见母) | 购构kau3[kʰɐu˧]、购构gau3[kɐu˧](少) | 购构kau3[kʰɐu˧] |
及(群母) | 及gap6[kɐp̚˨] | 及kap6[kʰɐp̚˨] |
坡(滂母) | 坡po1[pʰɔː˥] | 坡bo1[pɔː˥] |
一些读[tʃ/tʃʰ]声母的字有读[j]的白读音,例如「踩(跴)撑椎锥揸渣抓爪皱搊(掫)眨执蘸(渗)嘬(嚼)」这些字,大部分为莊组字,少部分为知章组字,大部分为不送气塞擦音,少部分为送气塞擦音,平话中亦有此现象,参看覃远雄《平话和粤语古庄母的特殊读音》。此类白读在不少粤语方言片中很常见,广州话罕见,老派的广州话中「蘸」有jaam5]jaːm˩˧[、jam5]jɐm˩˧[、jam3]jɐm˧/音,可参看白宛如《广州方言词典》(其写作「染」字)或在粤音资料集丛网查询。
4.广州话部分j-[j-]声母字,南宁白话往往带有n-[n-]声母。
字 | 南宁白话 | 广州话 |
---|---|---|
业 | 业nip6[niːp̚˨] | 业jip6[jiːp̚˨] |
宜 | 宜ni4[niː˨˩]、宜ji4[jiː˨˩] | 宜ji4[jiː˨˩] |
谊 | 谊ni6[niː˨]、谊ji6[jiː˨] | 谊ji6[jiː˨] |
疑 | 疑ni4[niː˨˩] | 疑ji4[jiː˨˩] |
凝 | 凝ning4[neŋ˨˩] | 凝jing4[jeŋ˨˩] |
验 | 验nim6[niːm˨] | 验jim6[jiːm˨] |
拟 | 拟ni5[niː˨˦] | 拟ji5[jiː˩˧] |
虐 | 虐noek6[nœːk̚˨]、虐joek6[jœːk̚˨] | 虐joek6[jœːk̚˨] |
孽 | 孽nip6[niːp̚˨]、孽nit6[niːt̚˨] | 孽jip6[jiːp̚˨]、孽jit6[jiːt̚˨] |
逆 | 逆nik6[nek̚˨]、逆ngik6[ŋek̚˨] | 逆jik6[jek̚˨] |
以上这些字,中古大都是疑母细音字。可见南宁白话中疑母字的语音演变相对广州话比较保守。原因之一可能是受到邕州官话的影响,在平话中这类字也有受官话影响的现象,参见覃远雄《桂南平话古见组声母和日母的今读》。在疑母字之外还有一些字可能也是受到早期官话的影响,例如:筷kwaai3[kʷʰaːi˧](部分人,平话同),玉jyu6[jyː˨](玉米,本字御米,平话同),和ho4[hɔː˨˩](连词),背bai3[pɐi˧](背时),给gai1[kɐi˥],弟di2[tiː˧˥],荣jung4[jʊŋ˨˩](广西大多同),宏hung4[hʊŋ˨˩](广西大多同)。原因之二应是自身演变的结果,ng[ŋ]与细音i-[i-]相拼时容易读成n-[n-],而广州话也有少数类似南宁疑母细音字读n-的遗留,但不是疑母而是日母,例如「弥nei4[nei˨˩](读声符尔)、饵nei6[nei˨](钓饵)、洱nei2[nei˧˥](普洱)」,可见早期广州话日母字是有鼻音声母的。
最特别的是溪母字,南宁白话和平话中有不少字都保留了k-[kʰ-]的读法,平话读k-[kʰ-]的范围更广且不少广西粤语平话及广东的一些粤语都有类似情况,与平话对应的字较为整齐,而与官话对比则不整齐。
字 | 南宁白话 | 南宁平话(亭子) | 广州话 |
---|---|---|---|
刻克 | 刻克kak1[kʰɐk̚˥]、刻克hak1[hɐk̚˥] | 刻克kak2[kʰɐk̚˧] | 刻克hak1[hɐk̚˥]、刻克haak1[haːk̚˥] |
课蝌棵颗 | 课ko3[kʰɔː˧]、蝌棵ko1[kʰɔː˥]、颗ko2[kʰɔː˧˥] | 课ko3[kʰo˥]、蝌ko1[kʰo˥]、棵颗ko2[kʰo˧] | 课fo3[fɔː˧]、蝌fo1[fɔː˥]、棵颗fo2[fɔː˧˥] |
枯 | 枯ku1[kʰuː˥]、枯fu1[fuː˥] | 枯ku1[kʰuː˥˧]、枯hu1[huː˥˧] | 枯fu1[fuː˥] |
骷 | 骷ku1[kʰuː˥] | 骷ku1[kʰuː˥˧] | 骷fu1[fuː˥] |
凯恺铠 | 凯恺铠koi2[kʰɔːi˧˥]、凯恺铠hoi2[hɔːi˧˥] | 凯恺铠kaai2[kʰaːi˧] | 凯恺铠hoi2[hɔːi˧˥] |
孔恐 | 孔恐hung2[hʊŋ˧˥]、孔恐kung2[kʰʊŋ˧˥] | 孔恐koeng2[kʰœːŋ˧] | 孔恐hung2[hʊŋ˧˥] |
腔 | 腔hong1[hɔːŋ˥]、腔koeng1[kʰœːŋ˥] | 腔kiang1[kʰiɐŋ˥˧] | 腔hong1[hɔːŋ˥] |
控 | 控hung3[hʊŋ˧]、控kung3[kʰʊŋ˧] | 控hoeng3[hœːŋ˥]、控koeng3[kʰœːŋ˥] | 控hung3[hʊŋ˧] |
客刊空(官话为k-[kʰ]) | 客刊空h-[h-] | 客刊空h-[h-] | 客刊空h-[h-] |
南宁晓母的宕合三去声入声和宕合一入声都读同溪母k-[kʰ-],广州则擦化h-[h-]后接合口演变为f-[f-],而溪母宕摄合口全部读k-[kʰ-]或kw[kʷʰ-]这点的演变与广州相同。
字 | 南宁白话 | 南宁平话(亭子) | 广州话 |
---|---|---|---|
况攫(晓母宕合三去) | 况kong3[kʰɔːŋ˧]、攫kok3[kʰɔːk̚˧] | 况kwaang3[kʷʰaːŋ˥]、攫kuk2[kʰok̚˧] | 况fong3[fɔːŋ˧]、攫fok3[fɔːk̚˧] |
霍藿(晓母宕合一入) | 霍藿kok3[kʰɔːk̚˧] | 霍藿kuk2[kʰok̚˧]、霍藿kaak2[kʰaːk̚˧] | 霍藿fok3[fɔːk̚˧] |
匡框筐(溪母宕合三) | 匡框筐kwaang1[kʷʰaːŋ˥]、匡框筐kong1[kʰɔːŋ˥] | 匡框筐kwaang1[kʷʰaːŋ˥˧] | 匡框筐kwaang1[kʷʰaːŋ˥]、匡框筐hong1[hɔːŋ˥] |
旷扩廓(溪母宕合一) | 旷扩kong3[kʰɔːŋ˧]、扩廓kok3[kʰɔːk̚˧] | 旷扩kwaang3[kʷʰaːŋ˥]、扩廓kuk2[kʰok̚˧] | 旷扩kwong3[kʷʰɔːŋ˧]、扩廓kwok3[kʷʰɔːk̚˧] |
溪母的演变比较复杂,粤语和平话中的溪母今读类型和来源问题可参看上述提及的覃远雄《桂南平话古见组声母和日母的今读》。
5.中古果摄、宕摄、曾摄一等字南宁白话开合口不分,而广州话不混,合口字有圆唇音[ʷ]。
字 | 南宁白话 | 广州话 |
---|---|---|
广 | 广gong2[kɔːŋ˧˥] | 广gwong2[kʷɔːŋ˧˥] |
光 | 光gong1[kɔːŋ˥] | 光gwong1[kʷɔːŋ˥] |
国 | 国gok3[kɔːk̚˧] | 国gwok3[kʷɔːk̚˧] |
戈 | 戈go1[kɔː˥] | 戈gwo1[kʷɔː˥] |
过 | 过go3[kɔː˧] | 过gwo3[kʷɔː˧] |
果裹 | 果裹go2[kɔː˧˥] | 果裹gwo2[kʷɔː˧˥] |
扩 | 扩kong3[kʰɔːŋ˧]、扩kok3[kʰɔːk̚˧] | 扩kwong3[kʷʰɔːŋ˧]、扩kwok3[kʷʰɔːk̚˧] |
狂 | 狂kong4[kʰɔːŋ˨˩] | 狂kong4[kʰɔːŋ˨˩]、狂kwong4[kʷʰɔːŋ˨˩] |
廓 | 廓kok3[kʰɔːk̚˧] | 廓kwok3[kʷʰɔːk̚˧] |
南宁白话的圆唇化声母也有辨义作用,但应用范围一般不在果摄、宕摄一等字中,例如:夸kwaa1[kʷʰaː˥]≠卡kaa1[kʰaː˥],怪gwaai3[kʷaːi˧]≠界gaai3[kaːi˧],框kwaang1[kʷʰaːŋ˥]≠(无字)kaang1[kʰaːŋ˥],逛gwaang6[kʷaːŋ˨]≠耕gaang1[kaːŋ˥]。梗摄合口字依然保留合口介音,例如:「轰gwang1[kʷɐŋ˥]、轰kwang1[kʷʰɐŋ˥]」,「冏炯迥炅gwing2[kʷeŋ˧˥]」等,除了一个特殊的字「隙kik1[kʰek̚˥]」比较容易发生介音脱落。除此以外在一些口语词上反而保留了[w]介音,例如「瘸kwe4[kʷʰɛː˨˩]」,「钁kwak1[kʷʰɐk̚˥](镢头)」,「搉kwak1[kʷʰɐk̚˥](敲;划火柴)」,「𧊅kwe2[kʷʰɛː˧˥](小青蛙)」,「擓kwe5-3[kʷʰɛː˨˦-˧](扒,拨拉)」,「梗kwaang2[kʷʰaːŋ˧˥](菜梗)、梗gwaang2[kʷaːŋ˧˥]」等。
6.南宁的边擦音声母[ɬ]主要来源于中古的心母,广州话无边擦音,大部分广西粤语和平话中都有边擦音声母。仅限于阴调类字,有辨义作用。例如:
蓑slo1[ɬɔː˥]≠梳so1[ʃɔː˥] ; 息slik1[ɬek̚˥]≠识sik1[ʃek̚˥]
洗slai2[ɬɐi˧˥]≠使sai2[ʃɐi˧˥] ; 三slaam3[ɬaːm˥]≠衫saam1[ʃaːm˥]
南宁白话中也有个别阳调类字读[ɬ]声母,如「傻slo4[ɬɔː˨˩]」(中古生母字),是类推音变的结果。在广州话中上述不等号可以改成等号,因为广州话的心母跟书母(分韵音系为审母)已经合流。特殊地,止摄开口三等心母字,南宁老派不读边擦音[ɬ],而是舌尖擦音[s],新派读舌叶擦音[ʃ],社科院的《中国语言地图集》第二版出错,但是第一版是对的,止开三心母字老派读[ɬ]在百色白话、南宁疍家话中存在,而不是在南宁市区。关于边擦音的来源研究论文有:秦绿叶《两广边擦音多方言分布及来源研究》、赵媛《广西粤语、平话中的边擦音ɬ的来源及其形成探究》、刘福铸《莆仙方言边擦音[ɬ]声母探源》、邓楠《黄山汤口方言的边擦音声母》、麦祥《广西粤方言心母字探析》。虽然有种说法边擦音来源于民族语,但更可能是汉语和民族语各自的独立发展,目前的语言学研究未能真正的揭示其来源。
字 | 南宁白话 | 广州话 |
---|---|---|
嗮(助词) | 嗮slaai3[ɬaːi˧] | 嗮saai3[saːi˧] |
三 | 三slaam1[ɬaːm˥] | 三saam1[saːm˥] |
四 | 四sli3[ɬiː˧] | 四sei3[sei˧] |
死 | 死sli2[ɬiː˧˥] | 死sei2[sei˧˥] |
心 | 心slam1[ɬɐm˥] | 心sam1[sɐm˥] |
塞 | 塞slak1[ɬɐk̚˥] | 塞sak1[sɐk̚˥] |
琐 | 琐slo2[ɬɔː˧˥] | 锁so2[sɔː˧˥] |
索 | 索slok3[ɬɔːk̚˧] | 索sok3[sɔːk̚˧] |
塑 | 塑slok3[ɬɔːk̚˧]、塑slu3[ɬuː˧] | 塑sok3[sɔːk̚˧]、塑sou3[sou˧] |
嗦(啰嗦) | 嗦slo1[ɬɔː˥] | 嗦so1[sɔː˥] |
读[ɬ]声母的除了中古心母字,还有邪母读擦音的字,以及少数照系的擦音字。例如:
邪母:绪羡旋旬循巡殉
生母:洒所搜飕潄率(~领)
船母:术述
禅母:纯
「旬循巡」有[ɬ[tʃʰ]两读,「术述纯」有[ɬ]ʃ]两读。
7.晓母(部分溪母)合口呼字,南宁白话部分郊区口音常读[w]声母,而市区口音与广州话则读清擦音[f]。
字 | 南宁白话 | 广州话 |
---|---|---|
勋昏婚熏荤 | 勋昏婚熏荤wan1[wɐn˥] | 勋昏婚熏荤fan1[fɐn˥] |
辉挥麾 | 辉挥麾wai1[wɐi˥] | 辉挥麾fai1[fɐi˥] |
筷快块 | 筷快块faai3[faːi˧]、筷快块waai3[waːi˧](郊) | 筷快块faai3[faːi˧] |
花化窟胐训 | 花化窟胐训[f-]、花化窟胐训[w-](郊) | 花化窟胐训[f-] |
一般认为带[w]声母字为平话底层,在平话中的演变具体参看覃远雄《桂南平话古晓、匣、云、以母字的读音》、覃远雄《桂南平话古晓匣母字今读零声母的解释》,地域差异从城区到郊区带[w]声母的字逐渐变多,新派口音上述字[f-]和[w-]已经构成文白异读。其中特殊的「花化窟胐训」一类字很有可能在原始的南宁白话中也是读[w]的,即市区更古老的口音是读[w]的,郊区的读法可能本就是市区的明清祖语的口音,这点在老派发音人中有很细微的体现。
8.南宁云母、以母合口三等字声母有极少量读[j]的现象,此种现象在平话、钦廉片和勾漏片中亦见不少,南宁大多情况和广州相同读[w]。
字 | 南宁白话 | 南宁平话(亭子等) | 广州话 |
---|---|---|---|
允尹(以母) | 允尹wan5[wɐn˨˦]、允尹jan5[jɐn˨˦](罕) | 允尹wan5[wɐn˨˦]、允尹jan5[jɐn˨˦](又) | 允尹wan5[wɐn˩˧] |
匀(以母) | 匀wan4[wɐn˨˩]、匀jan4[jɐn˨˩](罕) | 匀wan4[wɐn˨˩](亭子)、匀jan[jɐn](横县、马山、宾阳) | 匀wan4[wɐn˨˩] |
遗(以母) | 遗wai4[wɐi˨˩]、遗ji4[jiː˨˩](罕) | 遗jyu4[jyː˨˩]、遗ji4[jiː˨˩] | 遗wai4[wɐi˨˩] |
颖颍(以母) | 颖颍wing5[weŋ˨˦]、颖颍jing2[jeŋ˧˥](又) | 颖颍wing5[weŋ˨˦]、颖颍jan5[jɐn˨˦](又) | 颖颍wing6[weŋ˨] |
荣嵘蝾(云母) | 荣嵘蝾jung4[jʊŋ˨˩] | 荣嵘蝾joeng4[jœːŋ˨˩] | 荣嵘蝾wing4[weŋ˨˩] |
熊(云母) | 熊jung4[jʊŋ˨˩] | 熊joeng4[jœːŋ˨˩] | 熊hung4[hʊŋ˨˩] |
9.声母擦化色彩的强弱。南宁白话开口呼的[tʃ]组声母,在口语中带有明显腭化色彩,即带有[ʲ],听感上仿佛一个短促而模糊的韵头[j],整个音节显得比较软而钝,与广州话存在着比较明显的差异。
字 | 南宁白话 | 广州话 |
---|---|---|
渣 | 渣zaa1[t͡ʃʲaː˥] | 渣zaa1[t͡saː˥] |
差 | 差caa1[t͡ʃʰʲaː˥] | 差caa1[t͡sʰaː˥] |
沙 | 沙saa1[ʃʲaː˥] | 沙saa1[saː˥] |
生 | 生saang1[ʃʲaːŋ˥] | 生saang1[saːŋ˥] |
而在臻摄合口字上几乎都会带较弱的一个合口介音[-u-],例如「春」字[t͡ʃʰuɐn˥],这点在大部分文献中都未反映,事实上不少中老年人口音中会带此合口介音,具体音值上,该合口介音严格来标应该是[tʃʷ tʃʷʰ ʃʷ]或[tʃᶹ tʃᶹʰ ʃᶹ],是否后起有待研究。(本书作者leimaau补充注记)
10.其他声母差异。
字 | 南宁白话 | 广州话 |
---|---|---|
钦 | 钦ham1[hɐm˥] | 钦jam1[jɐm˥] |
欣 | 欣ham1[hɐm˥]、欣jan1[jɐn˥] | 欣jan1[jɐn˥] |
苋 | 苋hen6[hɛːn˨]、苋hon6[hɔːn˨]、苋jin6[jiːn˨] | 苋jin6[jiːn˨] |
锅 | 锅go1[kɔː˥] | 锅wo1[wɔː˥] |
瓣 | 瓣baan6[paːn˨] | 瓣faan6[faːn˨] |
恩 | 恩an1[ɐn˥]、恩ngan1[ŋɐn˥] | 恩jan1[jɐn˥] |
檐 | 檐jim4[jiːm˨˩]、檐jam4[jɐm˨˩](白读) | 檐sim4[siːm˨˩]、檐jam4[jɐm˨˩](白读) |
窍 | 窍kiu3[kʰiːu˧] | 窍hiu3[hiːu˧]、窍kiu3[kʰiːu˧] |
豁 | 豁fut3[fuːt̚˧] | 豁kut3[kʰuːt̚˧] |
乎 | 乎wu4[wuː˨˩]、乎fu4[fuː˨˩] | 乎fu4[fuː˨˩] |
凹 | 凹map1[mɐp̚˥] | 凹nap1[nɐp̚˥] |
扑仆朴卜 | 扑朴仆(仆倒;仆人)卜(占卜)puk1[pʰʊk̚˥]、仆puk6[pʰʊk̚˨](仆人) | 扑朴pok3[pʰɔːk̚˧]、仆puk1[pʰʊk̚˥](仆倒)、仆buk6[pʊk̚˨](仆人)、卜buk1[pʊk̚˥](占卜) |
柯轲珂苛 | 柯轲珂苛ko1[kʰɔː˥] | 柯轲珂o1[ɔː˥]、苛ho1[hɔː˥] |
韵母对比
1.韵母元音高化的现象。中古效、咸、山等摄开口二等字,南宁白话文读为[-a-],白读为[-ɛ-],广州话罕见,基本全读为[-a-]。
字 | 南宁白话 | 广州话 |
---|---|---|
觉 | 觉geu3[kɛːu˧](睡觉) | 觉gaau3[kaːu˧](瞓觉) |
咸 | 咸hem4[hɛːm˨˩](咸淡)、咸haam4[haːm˨˩](咸阳) | 咸haam4[haːm˨˩] |
喊 | 喊hem3[hɛːm˧] | 喊haam3[haːm˧] |
包 | 包beu1[pɛːu˥] | 包baau1[paːu˥] |
间 | 间gen1[kɛːn˥] | 间gaan1[kaːn˥] |
惯 | 惯gwen3[kʷɛːn˧] | 惯gwaan3[kʷaːn˧] |
关 | 关gwen1[kʷɛːn˥](关门)、关gwaan1[kʷaːn˥](姓关,关公) | 关gwaan1[kʷaːn˥] |
夹 | 夹gep6[kɛːp̚˨] | 夹gaap3[kaːp̚˧]、夹gep6[kɛːp̚˨] |
八 | 八bet3[pɛːt̚˧] | 八baat3[paːt̚˧] |
眼 | 眼ngen5[ŋɛːn˨˦] | 眼ngaan5[ŋaːn˩˧] |
姣 | 姣heu4[hɛːu˨˩] | 姣haau4[haːu˨˩] |
爆 | 爆beu3[pɛːu˧] | 爆baau3[paːu˧] |
骲(用力挤;爆开) | 骲beu6[pɛːu˨] | 骲baau6[paːu˨]、骲beu6[pɛːu˨] |
用一句很有意思的老话「八分钱,买只包,食饱饱」就可以体现南宁白话主元音高化的特点,南宁除了长元音[-a-]上存在文白异读,部分口语字上短元音[-ɐ-]也存在文白异读,参见2.3节。还有就是口语词中广州读[-ɛ-]亦有不少,例如:腍瘪瘪nam4 bet6 bet6[nɐm˨˩ pɛːt̚˨ pɛːt̚˨](口语,软烂)、扁坺坺bin2 pet6 pet6[piːn˧˥ pʰɛːt̚˨ pʰɛːt̚˨](口语,很扁)、坺迾pet6 let6[pʰɛːt̚˨ lɛːt̚˨](用于糊状物,团、摊)、𦣇噼lo1 pet1[lɔː˥ pʰɛːt̚˥](口语,屁股)、掉deu6[tɛːu˨]垃圾(丢垃圾)、调deu6[tɛːu˨]转、舐lem2[lɛːm˧˥](舔)。
南宁白话上述字主元音[a]和[ɛ]构成文白异读。文白读并非简单的两者皆可,跟词义语义有关,与读书音也不完全一样,较复杂的情况见第二章3节,在1984年梁振仕《桂南粤语说略》中有细节提到早期南宁文白两读通行,后来白读逐渐占上风。近代来看,文读又逐渐恢复。
看到南宁的[ɛ]韵有人会联想到广东南番顺粤语中的[ɛ]韵,并推断认为两者存在关联,但事实上南宁的早期移民人口中来源相当复杂,南番顺只是其中很小一部分,比如有文物、祖谱和口述记载的就有新会、台山、封开、梧州、广州、南海、福建等移民(建国后甚至老城有部分上海移民来工业化建设,有一小片上海话区域),早期移民之间沟通未必使用原属家乡话,可能是早期粤语的共同语,另外不止南宁,广东广西不少地方的粤语和平话中亦有[ɛ]韵,而对南宁和广西其他地区的粤语和平话与广东包括南番顺粤语的音系音韵比较研究尚处空白,亦无人类学对移民史的深入研究支持,以学界目前的语言科学研究水平,谈论来源问题目前尚早且极不成熟。
此外,南宁白话也有少数字的读音与广州话相比,元音反而更低,可能受到邕州官话的影响。
字 | 南宁白话 | 邕州官话 | 广州话 |
---|---|---|---|
篾 | 篾met6[mɛːt̚˨] | 篾[mɛ] | 篾mit6[miːt̚˨] |
捏 | 捏net6[nɛːt̚˨] | 捏[nɛ] | 捏nip6[niːp̚˨] |
南宁在效、咸、山等摄四等字读[-ɛ-]的亦有不少:例如「撩寥缭鹩撬翘扁边贬匾砭片拈捻吆掉调翘鹩躽」等字。
2.止摄开口三等精组字,南宁白话老派读[ɿ],新派并入[i],应来自老广府白话,只有沿江白话有此现象,现代广州话没有[ɿ]韵母,关于止开三字的历史层次参看徐荣《粤语止摄开口三等字的历史层次》,更详细地研究可参看2020年林亦《从粤方言的字音看中古庄组在三等韵中的特殊性》。
字 | 南宁白话(老派) | 广州话 |
---|---|---|
资姿兹 | 资姿兹zy1[t͡sɿ˥] | 资姿兹zi1[t͡sy˥] |
子紫梓 | 子紫梓zy2[t͡sɿ˧˥] | 子紫梓zi2[t͡siː˧˥] |
刺次赐 | 刺次赐cy3[t͡sʰɿ˧] | 刺次赐ci3[t͡sʰiː˧] |
饲辞瓷 | 饲辞瓷cy4[t͡sʰɿ˨˩] | 饲辞瓷ci4[t͡sʰiː˨˩] |
丝私司思 | 丝私司思sy1[sɿ˥] | 丝私司思si1[siː˥] |
祀巳似 | 祀巳sy6[sɿ˨]、似cy5[t͡sʰɿ˨˦] | 祀巳zi6[t͡siː˨]、似ci5[t͡sʰiː˩˧] |
间或也有一些照组声母字读舌尖元音,如:栀zy1[t͡sɿ˥](非莊组),翅cy3[t͡sʰɿ˧](非莊组),师sy1[sɿ˥](莊组),厕cy3[t͡sʰɿ˧](莊组),事sy6[sɿ˨](莊组),滓zy2[t͡sɿ˧˥](莊组),照组字中读[ɿ]的大多为莊组字,少数非莊组字出现读[ɿ]为类推音变,例如「诗侍」。至于知组字,则只读[i]韵,不读舌尖元音。
特别地,止摄开口三等邪母去声字(止开三浊去声字),广州话读不送气塞擦音,南宁按理应如此,但常读送气塞擦音,且依不同字变调为阳平或阴去。
字 | 南宁白话 | 广州话 |
---|---|---|
寺 | 寺zy6[t͡sɿ˨]、寺zi6[t͡ʃuː˨]、寺cy6[t͡sʰɿ˨]、寺ci6[t͡ʃʰiː˨] | 寺zi6[t͡siː˨] |
饲 | 饲cy6-4[t͡sʰɿ˨-˨˩]、饲ci6-4[t͡ʃʰiː˨-˨˩] | 饲zi6[t͡siː˨] |
嗣 | 嗣cy6-3[t͡sʰɿ˨-˧]、嗣ci6-3[t͡ʃʰiː˨-˧] | 嗣zi6[t͡siː˨] |
1990年杨焕典《南宁粤语语音演变趋向分析》中发现当时南宁的青年学生中已经开始发生[ɿ]变成[i]的趋势,这点说明改革开放前后可以算作新老派的一个重要分界点,改革开放前人口流动性小、城市化缓慢,语言演变相对滞后,改革开放后人口流动剧烈、城市化进展迅速,移民来源多样,改革开放前后作为新老派人的分界点在70年代前后出生的人身上有着明显不同的时代烙印,这可以作为近代划分新老派的一个重要分界点。
值得指出的是,这里的新老派与推普无任何关系,是由其内部演变形成的,因为在1990年前后新老派的区别就已经形成,当时的大多数中老年街上人就已经使用新派音(有点像广州西关音与城内音的关系),与改革开放前后城市移民的层次有关,第一批城市移民与第二批城市移民使用共通语时在一部分地方产生差异而形成的新老派差别,推普的影响指的是会说与否的区别或说得标准与否的区别,这些都与新老派无关,都是80-90年代后来的事。
南宁白话和南宁平话中还有某些字也可能保留早期官话的痕迹,如:措co3[t͡ʃʰɔː˧]、模mo1[mɔː˥],美mai5[mɐi˨˦],敝弊斃bi6[piː˨](这类字白平相同,广西各地大多同,演变不一),不同于广州话的措cou3[t͡sʰou˧],模mou4[mou˨˩],美mei5[mei˩˧],敝弊斃bai6[pɐi˨]。而从齐祭韵中的字可以大致看出官话的传播链条有可能是先进入平话后进入白话:
字 | 南宁白话 | 南宁平话(亭子) | 广州话 |
---|---|---|---|
敝蔽弊斃 | 敝蔽弊斃bi6[piː˨] | 敝蔽弊斃bi6[piː˨] | 敝弊斃bai6[pɐi˨]、蔽bai3[pɐi˧] |
陛币闭 | 陛币bai6[pɐi˨]、闭bai3[pɐi˧]、陛币bi6[piː˨]、闭bi3[piː˧] | 陛bai6[pɐi˨]、陛币bi6[piː˨] | 陛币bai6[pɐi˨] |
世势逝誓 | 世势sai3[ʃɐi˧]、逝誓sai6[ʃɐi˨] | 世势逝誓si3[ʃiː˥] | 世势sai3[sɐi˨]、逝誓sai6[sɐi˨] |
制 | 制zai3[t͡ʃɐi˧] | 制zi3[t͡ʃiː˥] | 制zai3[t͡sɐi˧] |
迷谜 | 迷谜mi4[miː˨˩] | 迷谜mi4[miː˨˩]、迷谜mai4[mɐi˨˩] | 迷谜mai4[mɐi˨˩] |
继计 | 继计gai3[kɐi˧] | 继计gi3[kiː˥] | 继计gai3[kɐi˧] |
契 | 契kai3[kʰɐi˧] | 契ki3[kiː˥]、契kai3[kʰɐi˧] | 契kai3[kʰɐi˧] |
受早期官话或者说受南系官话的影响是个比较大的讨论范围,整个广西的演变大体类似,但是具体到南宁单独特殊的四个字:和ho4[hɔː˨˩](连词),背bai3[pɐi˧](背时),给gai1[kɐi˥]、挤zi1[t͡ʃiː˥](拥挤),则可能是更后起受官话影响的演变,因为其他地区的白话和平话很少见。
3.中古豪韵与模韵南宁白话归并读[u],广州话则复化读[ou],只有模韵的见、溪、晓、匣、影等声母字读[u]韵。南宁白话中有且只有特殊的三个豪韵字「冒褒薅」韵母会有白读-aau[-aːu]。
字 | 南宁白话 | 广州话 |
---|---|---|
布(模韵) | 布bu3[puː˧] | 布bou3[pou˧] |
报(豪韵) | 报bu3[puː˧] | 报bou3[pou˧] |
孤(模韵) | 孤gu1[kuː˥] | 孤gu1[kuː˥] |
高(豪韵) | 高gu1[kuː˥] | 高gou1[kou˥] |
乌(模韵) | 乌wu1[wuː˥] | 乌wu1[wuː˥] |
早(豪韵) | 早zu2[t͡ʃuː˧˥] | 早zou2[t͡sou˧˥] |
做(模韵) | 做zu3[t͡ʃuː˧] | 做zou6[t͡sou˨] |
扫(豪韵) | 数su2[ʃuː˧˥]、数su3[ʃuː˧] | 数sou2[sou˧˥]、数sou3[sou˧] |
铺(模韵) | 铺pu1[pʰuː˥]、铺pu3[pʰuː˧] | 铺pou1[pʰou˥]、铺pou3[pʰou˧] |
好(豪韵) | 好hu2[huː˧˥]、好hu3[huː˧] | 好hou2[hou˧˥]、好hou3[hou˧] |
奴(模韵) | 奴nu4[nuː˨˩] | 奴nou4[nou˨˩] |
号(豪韵) | 号hu6[huː˨] | 号hou6[hou˨] |
姑(模韵) | 姑gu1[kuː˥] | 姑gu1[kuː˥] |
奥(豪韵) | 奥u3[uː˧] | 奥ou3[ouː˧] |
苦(模韵) | 苦fu2[fuː˧˥] | 苦fu2[fuː˧˥] |
冒(豪韵) | 冒mu6[muː˨]、冒maau6[maːu˨](白读) | 冒mou6[mou˨] |
褒(豪韵) | 褒baau1[paːu˥](白读)、褒bu1[puː˥] | 褒bou1[pou˥] |
薅(豪韵) | 薅haau1[haːu˥](白读)、薅hu1[huː˥] | 薅hou1[hou˥] |
用一句谚语「讲曹操曹操到」即可区分南宁市区音与广州音的区别,市区白话的豪韵与模韵不分,但是南宁周边许多白话与平话两者却是分的,例如南宁疍家话(白云《广西疍家话语音研究》)、邕宁白话(陈海伦、林亦《粤语平话土话方音字汇》)、横县白话(莫思敏、谈婷《广西横县白话同音字汇》)以及周边的平话。而与南宁白话具有同源关系的百色市区白话豪模不分(严春艳《百色市右江区粤语语音特点》、黎平《广西百色话的语音特点及其嬗变》)。
南宁白话在独立成韵的这些字上读音与广州话一样。如:吴、吾、五、午、误、悟等等模韵的疑母字,都读[ŋ]。
4.开、齐、合、撮四呼在南宁老城区本来界限分明,不管老派还是新派完全不会混淆,但是周边郊县有些地区的口音往往发生了[i]和[y]的混同,导致市区有时会把齐齿呼和撮口呼弄混,比如「乙乾薛轩癣鲜恋沿县」等字,目前老城区的情况格局是主元音大部分人读[-y-],少部分人读[-i-]的字有「佢去渊乙绝恋沿县[薛轩癣」;主元音大部分人读[-i-],少部分人读[-y-]的字有「鲜乾毽]劣联」,其中「佢」字读齐齿阴去是语流音变,比较特殊。
部分郊县的老人无法分清齐齿呼与撮口呼,应是早期的人口流动中融入南宁的方言人其当地语言的音系中缺乏[y]韵或是[i]和[y]相反有关,其可能与民族语的语言接触有关,随着教育程度的提高与普通话的推广这类现象已经有所减轻。
从百色白话的音系特点也能理解南宁部分字齐撮相混的原因,因为同属邕浔片的百色白话就发生了[y]并入[i]的音变,旧的粤语分区将南宁白话和百色白话划为邕浔片,新的分区将两者都划为沿江白话片,这是符合历史上西江沿江城镇开埠后广东商人沿江商贸形成的语言聚集现象,覃小航「西迁的粤语人是分批移徙的,当先行者占据了郁江和邕江沿岸驻地后,晚来者只能再向邕江以西推进⋯⋯沿江在隆安、平果、田东、田阳、百色等地栖息。其中,百色是西迁者的最后一个落脚点⋯⋯显而易见,沿右江西迁的粤语人造就了右江粤语线」(严春艳《多语接触下的百色右江区粤语变异研究》),因此百色白话与南宁白话具备极近的同源关系,两者音系接近,除了上述豪模韵的特点,在撮口呼与齐齿呼的问题上,百色白话反映了南宁白话如果与民族语更深度接触所发生的一种可能性。
关于中古止摄与遇摄三等的相混可以参看余瑾《广西平话研究》P145,注意,左右江的白话和北海、钦州白话遇摄三等读[i],与止摄开口合并,这两种情况是不同的,前者是与壮语的长期接触造成的音变,后者则是客家方言的影响。
5.南宁白话中许多读撮口呼的单韵母[y]字,在广州话中读成撮口呼的复韵母[ɵy]字。
字 | 南宁白话 | 广州话 |
---|---|---|
佢(他,本字渠) | 佢kyu5[kʰyː˨˦] | 佢keoi5[kʰɵy˩˧] |
去 | 去hyu3[hyː˧] | 去heoi3[hɵy˧] |
举 | 举gyu2[kyː˧˥] | 举geoi2[kɵy˧˥] |
女 | 女nyu5[nyː˨˦] | 女neoi5[nɵy˩˧] |
厨 | 厨cyu4[t͡ʃʰyː˨˩] | 厨cyu4[t͡sʰyː˨˩]、厨ceoi4[t͡sʰɵy˨˩] |
里 | 里li5[liː˨˦](公里、里面) | 里lei5[lei˩˧](公里)、里leoi5[lɵy˩˧](里面) |
絮 | 絮slyu3[ɬyː˧] | 絮seoi5[sɵy˩˧] |
需 | 需slyu1[ɬyː˥] | 需seoi1[sɵy˥] |
注: 常用字「佢」语流音变中经常会同时发生弱化和变调kyu5[kʰyː˨˦]->ki5[kʰiː˨˦]->ki3[kʰiː˧],类似地还有「冇」,但只会发生变调mu5[muː˨˦]->mu3[muː˧]。
而在广州话中许多读撮口呼的字,南宁白话中读合口呼。
字 | 南宁白话 | 广州话 |
---|---|---|
随 | 随cui4[t͡ʃʰuːi˨˩] | 随ceoi4[t͡sʰɵy˨˩] |
对 | 对dui3[tuːi˧] | 对deoi3[tɵy˧] |
堆 | 堆dui1[tuːi˥] | 堆deoi1[tɵy˥] |
雷 | 雷lui4[luːi˨˩] | 雷leoi4[lɵy˨˩] |
衰 | 衰sui1[ʃuːi˥] | 衰seoi1[sɵy˥] |
碎 | 碎slui3[ɬuːi˧] | 碎seoi3[sɵy˧] |
锐 | 锐jui6[juːi˨] | 锐jeoi6[jɵy˨] |
蕊 | 蕊jui5[juːi˨˦] | 蕊jeoi5[jɵy˩˧] |
而在南宁白话中许多读开口呼的字,在广州话中读撮口呼。
字 | 南宁白话(新派) | 广州话 |
---|---|---|
春 | 春can1[t͡ʃʰɐn˥] | 春ceon1[t͡sʰɵn˥] |
纯 | 纯san4[ʃɐn˨˩] | 纯seon4[sɵn˨˩] |
进 | 进zan3[t͡ʃɐn˧] | 进zeon3[t͡sɵn˧] |
律 | 律lat6[lɐt̚˨] | 律leot6[lɵt̚˨] |
卒 | 卒zat1[t͡ʃɐt̚˥] | 卒zeot1[t͡sɵt̚˥] |
信 | 信slan3[ɬɐn˧] | 信seon3[sɵn˧] |
盾 | 盾dan6[tɐn˨] | 盾teon5[tʰɵn˩˧] |
钝 | 钝dan6[tɐn˨] | 钝deon6[tɵn˨] |
顺 | 顺san6[ʃɐn˨] | 顺seon6[sɵn˨] |
屯 | 屯tan4[tʰɐn˨˩](屯兵)、屯dan6[tɐn˨](屯里,地名) | 屯tyun4[tʰyːn˨˩] |
豚臀 | 豚臀tan4[tʰɐn˨˩] | 豚臀tyun4[tʰyːn˨˩] |
中古臻摄三等开合口字广州话有别,南宁白话老派尚能区分,新派已混同,都读[ɐn]或[ɐt],唯一的例外是:出cyut1[t͡ʃʰyːt̚˥]≠七cat1[t͡ʃʰɐt̚˥],但在一些老人的口音中也是有「出cat1[t͡ʃʰɐt̚˥]」音的。
字 | 南宁白话(新派) | 南宁白话(老派) | 广州话 |
---|---|---|---|
春 | 春can1[t͡ʃʰɐn˥] | 春cyun1[t͡ʃʰyːn˥] | 春ceon1[t͡sʰɵn˥] |
纯 | 纯san4[ʃɐn˨˩] | 纯slyun4[ɬyːn˨˩]、纯syun4[ʃyːn˨˩] | 纯seon4[sɵn˨˩] |
唇 | 唇san4[ʃɐn˨˩] | 唇syun4[ʃyːn˨˩] | 唇seon4[sɵn˨˩] |
律 | 律lat6[lɐt̚˨] | 律lyut6[lyːt̚˨] | 律leot6[lɵt̚˨] |
卒 | 卒zat1[t͡ʃɐt̚˥] | 卒zyut1[t͡ʃyːt̚˥] | 卒zeot1[t͡sɵt̚˥] |
轮 | 轮lan4[lɐn˨˩] | 轮lyun4[lyːn˨˩] | 轮leon4[lɵn˨˩] |
出 | 出cyut1[t͡ʃʰyːt̚˥] | 出cyut1[t͡ʃʰyːt̚˥] | 出ceot1[t͡sʰɵt̚˥] |
新派已经不能区分中古臻摄三等开合口字:唇san4[ʃɐn˨˩]=神san4[ʃɐn˨˩],春can1[t͡ʃʰɐn˥]=亲can1[t͡ʃʰɐn˥],律lat6[lɐt̚˨]=栗lat6[lɐt̚˨]等等。老派臻合三读[yn]甚至延伸至臻开三字,例如「津信讯麟鳞燐磷栗」。
总的来说,老派臻摄合口三等舌齿音读[yn],与一等合口混并,与开口有别。甚至延伸至开口三等「津信讯麟鳞燐磷栗」等部分字也读[yn]。新派臻摄合口三等则读如开口(唇牙音声母除外),与合口一等不混。特殊地,臻合一精组的「尊樽罇嶟」目前城区主流依然读老派的[yn],但也正缓慢地出现了新派的[ɐn]。
一般来说,老南宁的分布主要在江北,江北内又可以细分老城内和老城外,老城内的街道又可以细分为老街和周边街道,具体街道的分布可参见南宁市西乡塘区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南宁市城北区志》,随着地理语言学的发展将来可进一步研究。新老派所从事的生产生活也稍有区别,说老派口音的,是以从事商业、搬运、建筑和小手工业者为主,这些人多居住在老城区中最老的三条街道及周边(现在此处已是旅游区,老街人多移居他处,越发难寻觅),他们的口音代表着地道的南宁白话。新派口音者多生活在工厂、机关、学校,口音接近广州话,大多居住在老城内。(随着城市的发展,老城人也不断地分布至世界各地,而郊区人和全广西的人却不断涌入,正如那句名言「城内的人想出去,城外的人想进来」)
6.中古止摄开口三等字,南宁白话读[i],广州话除齿音外多读[ei]。
字 | 南宁白话 | 广州话 |
---|---|---|
离厘梨篱 | 离厘梨篱li4[liː˨˩] | 离厘梨篱lei4[lei˨˩] |
未味媚魅 | 未味媚魅mi6[miː˨] | 未味媚魅mei6[mei˨] |
美尾娓镁 | 美尾娓镁mi5[miː˨˦]、美镁mai5[mɐi˨˦] | 美尾娓镁mei5[mei˩˧] |
机箕基肌 | 机箕基肌gi1[kiː˥] | 机箕基肌gei1[kei˥] |
飞非妃菲 | 飞非妃菲fi1[fiː˥] | 飞非妃菲fei1[fei˥] |
悲卑碑 | 悲卑碑bi1[piː˥] | 悲卑碑bei1[pei˥] |
皮脾琵貔 | 皮脾琵貔pi4[pʰiː˨˩] | 皮脾琵貔pei4[pʰei˨˩] |
眉糜微薇 | 眉糜微薇mi4[miː˨˩] | 眉糜微薇mei4[mei˨˩] |
7.在一些中古深摄、曾摄、梗摄非二等、江摄字上南宁主元音大多读[ɐ]韵,广州主元音大多读[a]韵;在一些中古山摄、梗摄二等字上南宁主元音读[a]韵,广州大多读[ɐ]韵,特殊地,咸摄一等和咸摄二等广州区分,前者[ɐ]后者[a],南宁一等读如二等[a](主要在「敢感橄撼憾憨」字上)。一般来说广府粤语中清纽内转字读[ɐ],清纽外转字读[a],但是例外不少,例如梗摄二等字具有文白异读,文读[ɐ],白读[a],白读反映早期形态,而特例中还有特例,影母梗二字早在1782年《分韵撮要》中混入曾摄,「阨扼厄轭鈪」从祖语的[ak]先后分化「阨扼厄[ɐk]/轭鈪[ak]」,具体可以参见梁振仕《广西粤语的音韵系统》、陈三苏《广州话的上入和中入》、《第14届粤方言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黄得深[广州话中入调与长短元音字规律再探]。而内外转在现实语言中的表现,基本是长元音对应外转摄韵母,短元音对应内转摄韵母,这些现象在古壮字的汉字谐声声旁中亦有表现,参见郑伟《古壮字的汉字借音声旁与中古后期的韵母演变》、《方块壮字的汉字借音声旁与中古韵图的内外转》。
字 | 南宁白话 | 广州话 |
---|---|---|
习集袭(深摄) | 习集袭zap6[t͡ʃɐp̚˨] | 习集袭zaap6[t͡saːp̚˨] |
立(深摄) | 立lap6[lɐp̚˨] | 立laap6[laːp̚˨] |
贼(曾摄) | 贼cak6[t͡ʃʰɐk̚˨] | 贼caak6[t͡sʰaːk̚˨] |
刻克黑(曾摄) | 刻克黑hak1[hɐk̚˥] | 刻克黑haak1[haːk̚˥] |
肋勒(曾摄) | 肋勒lak6[lɐk̚˨] | 肋勒lak6[lɐk̚˨]、肋勒laak6[laːk̚˨] |
眲(欺骗)(梗摄二等) | 眲ngak1[ŋɐk̚˥] | 眲ngaak1[ŋaːk̚˥] |
赫(梗摄二等) | 赫haak3[haːk̚˧]、赫hak1[hɐk̚˥] | 赫haak1[haːk̚˥] |
含酣(咸摄一等) | 含ham4[hɐm˨˩]、酣ham1[hɐm˥] | 含酣ham4[hɐm˨˩] |
撼憾(咸摄一等) | 撼憾haam6[haːm˨] | 撼憾ham6[hɐm˨] |
憨(咸摄一等) | 憨haam1[haːm˥] | 憨ham1[hɐm˥] |
敢感橄(咸摄一等) | 敢感橄gaam2[kaːm˧˥] | 敢感橄gam2[kɐm˧˥] |
掺(咸摄二等) | 掺cam1[t͡ʃʰɐm˥] | 掺caam1[t͡sʰaːm˥]、掺cam1[t͡sʰɐm˥] |
陷(咸摄二等) | 陷haam6[haːm˨] | 陷haam6[haːm˨]、陷ham6[hɐm˨] |
乏(咸摄三等) | 乏faat6[faːt̚˨] | 乏fat6[fɐt̚˨] |
罚伐(山摄) | 罚伐faat6[faːt̚˨] | 罚伐fat6[fɐt̚˨] |
握(江摄) | 握ak1[ɐk̚˥] | 握aak1[aːk̚˥]、握ak1[ɐk̚˥] |
其中梗摄二等字南宁大多读白读aang[aːŋ],少数读文读ang[ɐŋ],而广州文白两者皆读,不少字甚至以文读为主。
字 | 南宁白话 | 广州话 |
---|---|---|
争掙踭 | 争掙踭zaang1[t͡ʃaːŋ˥]、掙筝zang1[t͡ʃɐŋ˥] | 争掙踭筝zaang1[t͡saːŋ˥]、争掙筝zang1[t͡sɐŋ˥] |
诤 | 诤zang3[t͡ʃɐːŋ˧] | 诤zaang3[t͡saːŋ˧]、诤zang3[t͡sɐŋ˧] |
生牲甥笙 | 生牲甥笙saang1[ʃaːŋ˥] | 生牲甥笙saang1[saːŋ˥]、生牲甥笙sang1[sɐŋ˥] |
彭膨澎棚硼 | 彭膨澎棚硼paang4[pʰaːŋ˨˩] | 彭膨澎棚硼paang4[pʰaːŋ˨˩]、硼pang4[pʰɐŋ˨˩] |
耕羹庚粳 | 羹庚粳gang1[kɐŋ˥]、耕羹庚粳gaang1[kaːŋ˥] | 耕羹庚粳gang1[kɐŋ˥]、耕粳gaang1[kaːŋ˥] |
梗摄三四等字南宁与广州一样具有文白异读,文读ing/ik[eŋ/ek],白读eng/ek[ɛːŋ/ɛːk]。
关于梗摄二等字和梗摄三四等字文白异读的来源可参看刘镇发《从方言比较看广州话梗摄开口三四等韵字文白异读的由来》和麦耘《也谈粤方言梗摄三四等韵文白异读的来由》。
8.南宁白话中部分中古山摄字与咸摄混淆,部分中古咸摄字与山摄混淆。
字 | 南宁白话 | 广州话 |
---|---|---|
迁笺(山摄) | 迁笺cim1[t͡ʃʰiːm˥] | 迁cin1[t͡sʰiːn˥]、笺zin1[t͡siːn˥] |
碘典腆(山摄) | 碘典腆dim2[tiːm˧˥] | 碘典din2[tiːn˧˥]、腆tin2[tʰiːn˧˥] |
谗馋蚕惭(咸摄) | 谗馋蚕惭caan4[t͡ʃʰaːn˨˩]、谗馋蚕惭caam4[t͡ʃʰaːm˨˩](本读) | 谗馋蚕惭caam4[t͡sʰaːm˨˩] |
演(山摄) | 演jim2[jiːm˧˥] | 演jin2[jiːn˧˥] |
脸(咸摄) | 脸lim2[liːm˧˥]、脸lin2[liːn˧˥] | 脸lim5[liːm˩˧] |
艳(咸摄) | 艳jin3[jiːn˨] | 艳jim6[jiːm˨] |
滥(咸摄) | 滥laam6[laːm˨]、滥laan6[laːn˨] | 滥laam6[laːm˨] |
联(山摄) | 联lyun4[lyːn˨˩]、联lin4[liːn˨˩]、联lim4[liːm˨˩] | 联lyun4[lyːn˨˩] |
可能是官话把中古 -m 和 -n 都念成 -n 的原因造成白话和平话有时候把本身的 -n 矫枉过正为 -m,如山摄的上述字(苏沙《南宁上尧平话的一些名词短语现象对比研究》法国社会科学高等学院—欧研会SINOTYPE研究项目),这个山摄的「典联迁演」字在整个广西不少的粤语和平话都有 -m 的读法(反过来的也有,例如「艳捷睫」),广州话也有类似的情况,例如量词「一朕zam6[t͡sɐm˨]味」的「朕」,本字应是「阵」,而两广粤语中最常见的-n/-t变-m/-p的例子就是「蝉禅婵」和「孽涅捏」系列字。各地粤语中的阳声韵尾及入声韵尾都有不同的分化模式,参见2001年邵慧君《粤方言阳声韵尾及入声韵尾的分化模式及成因初探》。
在个别字的入声韵尾上也会发生与广州话不同的情况。
字 | 南宁白话 | 广州话 |
---|---|---|
秩(臻摄) | 秩dip6[tiːp̚˨]、秩dit6[tiːt̚˨](本读) | 秩dit6[tiːt̚˨] |
迭(山摄) | 迭dip6[tiːp̚˨]、迭dit6[tiːt̚˨](本读) | 迭dit6[tiːt̚˨] |
猎(咸摄) | 猎lit6[liːt̚˨]、猎lip6[liːp̚˨](本读) | 猎lip6[liːp̚˨] |
压(咸摄) | 压aat3[aːt̚˧]、压aap3[aːp̚˧](本读) | 压aat3[aːt̚˧] |
涅(山摄) | 涅nip6[niːp̚˨]、涅nit6[niːt̚˨] | 涅nip6[niːp̚˨] |
瑟(臻摄) | 瑟slat1[ɬɐt̚˥]、瑟slak1[ɬɐk̚˥](少)、瑟slik1[ɬek̚˥](少) | 瑟sat1[sɐt̚˥] |
押(咸摄) | 押aap3[aːp̚˧] | 押aat3[aːt̚˧]、押aap3[aːp̚˧] |
唇音接闭口韵-m/-p的字演变为-n/-t,这点与广州话相同,如「凡帆范犯泛法乏品」,大多数平话在部分字保留了-m/-p。非唇音接闭口韵-m/-p演变为-n/-t的字也有,比如「坍压」。
与广州话韵尾演变不同的地方总结如下:
演变 | 南宁白话 |
---|---|
n->m | 典碘腆演联迁笺 |
t->p | 迭秩 |
m->n | 艳馋蚕谗惭脸滥 |
p->t | 猎 |
以上这些韵尾变化在广西粤语中都有不同程度的反映,与南宁白话具有发生学关系的左江土白话(渠旧白话、濑湍白话)中也有类似的演变甚至更复杂,参看2007年李彬《左江土白话研究》。
9.其他韵母差异
字 | 南宁白话 | 广州话 |
---|---|---|
捉 | 捉zok3[t͡ʃɔːk̚˧] | 捉zuk1[t͡sʊk̚˥] |
获 | 获waak6[waːk̚˨] | 获wok6[wɔːk̚˨] |
使史驶 | 使史驶sai2[ʃɐi˧˥] | 使驶sai2[sɐi˧˥]、使史驶si2[siː˧˥] |
内 | 内nui6[nuːi˨] | 内noi6[nɔːi˨] |
觉 | 感gaam2[kaːm˧˥]觉koek3[kʰœːk̚˧]、觉gok3[kɔːk̚˧]悟、觉kok3[kʰɔːk̚˧]得 | 感gam2[kɐm˧˥]觉gok3[kɔːk̚˧]、觉gok3[kɔːk̚˧]悟 |
笛籴 | 笛籴dik6[tek̚˨] | 笛dek6-2[tɛːk̚˨-˧˥]、籴dek6[tɛːk̚˨] |
炙 | 炙zik1[t͡ʃek̚˥] | 炙zik3[t͡sek̚˧]、炙zek3[t͡sɛːk̚˧] |
赤 | 赤cik1[t͡ʃʰek̚˥] | 赤cik3[t͡sʰek̚˧]、赤cek3[t͡sʰɛːk̚˧] |
吃 | 吃hik1[hek̚˥]、吃hek3[hɛːk̚˧] | 吃hek3[hɛːk̚˧] |
郑 | 郑zing6[t͡ʃeŋ˨] | 郑zeng6[t͡sɛːŋ˨] |
甩 | 甩lat1[lɐt̚˥]、甩saai2[ʃaːi˧˥] | 甩lat1[lɐt̚˥]、甩soi2[sɔːi˧˥] |
摔 | 摔slat1[ɬɐt̚˥](摔手)、摔saai6[ʃaːi˨](摔跤)、摔soi1[ʃɔːi˥](摔倒) | 摔seot1[sɵt̚˥]、摔seoi1[sɵy˥] |
衰 | 衰sui1[ʃuːi˥](衰人)、衰soi1[ʃɔːi˥](衰老、衰落) | 衰seoi1[sɵy˥] |
缚 | 缚fuk6[fʊk̚˨]、缚bok3[pɔːk̚˧] | 缚bok3[pɔːk̚˧] |
逛 | 逛gwaang6[kʷaːŋ˨]、逛gong6[kɔːŋ˨] | 逛kwaang3[kʷʰaːŋ˧]、逛gwaang6[kʷaːŋ˨] |
倪霓 | 倪霓ni4[niː˨˩] | 倪霓ngai4[ŋɐi˨˩] |
乒乓 | 乒bing1[peŋ˥]、乓baang1[paːŋ˥] | 乒bing1[peŋ˥]、乓bam1[pɐm˥] |
宛婉惋 | 宛婉惋wun2[wuːn˧˥] | 宛婉惋jyun2[jyːn˧˥] |
庞螃莽蟒 | 庞螃paang4[pʰaːŋ˨˩]、莽蟒maang5[maːŋ˨˦] | 庞螃pong4[pʰɔːŋ˨˩]、莽蟒mong4[mɔːŋ˨˩] |
侩脍桧刽 | 侩脍桧刽kwai3[kʷʰɐi˧] | 侩脍桧刽kui2[kʰuːi˧˥] |
愣楞棱稜 | 愣楞lang4[lɐŋ˨˩]、棱稜ling4[leŋ˨˩] | 愣楞ling6[leŋ˨]、棱稜ling4[leŋ˨˩] |
声调对比
1.南宁白话与广州话一样有9个声调,调值大体相同。但严格来说在阴平声广州话有两个调值,高平1[˥]和高降1°[˥˧](本文记作1°),甚至具有辨义作用,南宁白话只有高平1[˥]一个调值,下面会谈到广州话还有高平变调-1*[-˥*]和高升变调-2*[-˧˥*],比常见的阴平调和阴上调略高,可拟为[66](或[(5.5)(5.5)])和[46](或[(3.5)(5.5)])。关于广州话的阴平调、高平变调和高升变调可参看施其生《一百年前广州话的阴平调》或高华年《广州方言研究》。
字 | 南宁白话 | 广州话 |
---|---|---|
江 | 江gong1[kɔːŋ˥] | 江gong1°[kɔːŋ˥˧] |
心 | 心slam1[ɬɐm˥] | 心sam1°[sɐm˥˧] |
撑 | 撑caang1[t͡ʃʰaːŋ˥] | 撑caang1°[t͡sʰaːŋ˥˧] |
私 | 私si1[ʃiː˥] | 私si1°[sːi˥˧] |
师 | 师si1[ʃiː˥] | 师si1°[siː˥˧] |
梯 | 梯tai1[tʰɐi˥] | 梯tai1°[tʰɐi˥˧] |
方 | 方fong1[fɔːŋ˥] | 方fong1°[fɔːŋ˥˧] |
天 | 天tin1[tʰiːn˥] | 天tin1°[tʰiːn˥˧] |
初 | 初co1[t͡ʃʰɔː˥] | 初co1°[tsʰɔː˥˧] |
生 | 生saang1[ʃaːŋ˥] | 生saang1°[saːŋ˥˧] |
三 | 三slaam1[ɬaːm˥] | 三saam1°[saːm˥˧] |
2.广州话阴平声字还有一个高平变调[-˥*],即调值比正常的阴平略高半度或一度。例如两个阴平字连读,有时前一个要读高平变调,如「中心」、「春天」、「今天」、「高山」等;有时则是后一个字要读高平变调,如「医生」、「工伤」、「冰箱」、「私心」、「伯爷je1*[jɛː˥*]公gung1[kʊŋ˥]」等。
如果一个阴平字与一个阴入字连读,则前面那个阴平字也要读高平变调,如「专职」、「消息」、「公式」、「开辟」等。这样一些变调现象,在南宁白话中并不存在,即所有的阴平字,调值都稳定而不随意变动。
3.广州话的阳平声字用作姓氏的,跟在前缀「老」、「阿」等的后面时,都读成高升变调[˧˥*],调值比阴上略高半度或一度。例如:阿陈can4-2*[t͡sʰɐn˨˩-˧˥*],老王wong4-2*[wɔːŋ˨˩-˧˥*],老刘lau4-2*[lɐu˨˩-˧˥*]。
广州话阳平字,用作双音节词语的第二个音节时,不管前一个音节是什么声调,大都读高升变调。如:番[faːn˥˧]薯syu4-2*[syː˨˩-˧˥*],公[kʊŋ˥˧]园jyun4-2*[jyːn˨˩-˧˥*],厨房fong4-2*[fɔːŋ˨˩-˧˥*],往年nin4-2*[niːn˨˩-˧˥*]、傻so4[sɔː˨˩]傻so4-2*[sɔː˨˩-˧˥*]哋dei2[tei˧˥]。
现代广州话的高升变调和阴上变调经常混而不分(有论文研究过早期广州话可以分),也可以看作单纯的阴上变调,因而阴上声反而显得稳定,下面的这些例子既可以读阴上变调也可以读高升变调:
字 | 南宁白话 | 广州话 |
---|---|---|
黄(黄沙,地名) | 黄wong4[wɔːŋ˨˩] | 黄wong4-2[wɔːŋ˨˩-˧˥]、黄wong4-2*[wɔːŋ˨˩-˧˥*] |
蛋(鸡蛋) | 蛋daan6[taːn˨] | 蛋daan6-2[taːn˨-˧˥]、蛋daan6-2*[taːn˨-˧˥*] |
弹(子弹) | 弹daan6[taːn˨] | 弹daan6-2[taːn˨-˧˥]、弹daan6-2*[taːn˨-˧˥*] |
队(排队) | 队dui6[tuːi˨] | 队deoi6-2[tɵy˨-˧˥]、队deoi6-2*[tɵy˨-˧˥*] |
份(身份) | 份fan6[fɐn˨] | 份fan6-2[fɐn˨-˧˥]、份fan6-2*[fɐn˨-˧˥*] |
话(白话) | 话waa6[waː˨] | 话waa6-2[waː˨-˧˥]、话waa6-2*[waː˨-˧˥*] |
甚至在入声也有阴上变调,有的书称为「变入」:
字 | 南宁白话 | 广州话 |
---|---|---|
笛(吹笛) | 笛dik6[tek̚˨] | 笛dek6-2[tɛːk̚˨-˧˥]、笛dek6-2*[tɛːk̚˨-˧˥*] |
鸭(烧鸭) | 鸭aap3[aːp̚˧] | 鸭aap3-2[aːp̚˧-˧˥]、鸭aap3-2*[aːp̚˧-˧˥*] |
蝶(蝴蝶) | 蝶dip6[tiːp̚˨] | 蝶dip6-2[tiːp̚˨-˧˥]、蝶dip6-2*[tiːp̚˨-˧˥*] |
如果算上高降调[53]、高平变调[66/(5.5)(5.5)]、高升变调[46/(3.5)(5.5)]和变入(-ptk)[35],广州话可以算有13个调,但这些调在现代广州话中区分意义不系统,大多算作变体,有些书不算高平变调高升变调或将高平变调高升变调等同高平调和阴上调则是11个调,有些书只认高降调则是10个调,大多资料为简略计一般全部都不算所以认为是9个调。
4.阴上变调在南宁中也存在(但不是高升变调,可能更老派会读高升变调),只是没有广州话那么多,例如「猪膶jyun6-2[jyːn˨-˧˥]」、「大会wui6-2[wuːi˨-˧˥]堂」、「畀面min6-2[miːn˨-˧˥]」、「塑料liu6-2[liːu˨-˧˥]」、「斤两loeng5-2[lœːŋ˨˦-˧˥]」、「和尚soeng6-2[ʃœːŋ˨-˧˥]」、「情愿jyun6-2[jyːn˨-˧˥]」、「医院jyun6-2[jyːn˨-˧˥]」、「老大daai6-2[taːi˨-˧˥]」、「阿大daai6-2[taːi˨-˧˥]」、「随便bin6-2[piːn˨-˧˥]、顺便bin6-2[piːn˨-˧˥]」、「夹硬ngaang6-2[ŋaːŋ˨-˧˥]」、「姨丈zoeng6-2[t͡ʃœːŋ˨-˧˥]」等,但是数量不多,基本可以穷尽,具体参看林亦、覃凤余《广西南宁白话研究》第三章第4节。而有些变调早已固定下来,例如「巷hong2[hɔːŋ˧˥]」、「院jyun2[jyːn˧˥]」、「橙caang2[t͡ʃʰaːŋ˧˥]」、「链lin2[liːn˧˥]」、「舅父fu2[fuː˧˥]」等。另外叠词中也常会有阴上变调,例如「慢maan6[maːn˨]慢maan6-2[maːn˨-˧˥]」、「婷婷ting4-2[tʰeŋ˨˩-˧˥]」(人名叠词,明明、彤彤、莹莹等)以及亲属称谓当中「弟dai6-4[tɐi˨-˨˩]弟dai6-2[tɐi˨-˧˥]、妹mui6-4[muːi˨-˨˩]妹mui6-2[muːi˨-˧˥]、阿女nyu5-2[nyː˨˦-˧˥]」。
5.(不规则音变)在wai[wɐi]这个音节上南宁经常阳上读作阴上,类似地还有nau[nɐu](妞钮纽扭)、lim[lim](敛殓)、lam[lɐm](凛懔禀廪檩)、laam[lam](揽览漤榄)、ting[tʰeŋ](挺)、jiu[jiːu](扰绕)这些音节的字。也有相反的情况,该读阴上的读阳上,例如「处(相处)杵」。这些不规则音变在广府片(nau、ting、jiu、laam、cyu)和勾漏片(laam、cyu)中都有反映。
字 | 南宁白话 | 广州话 |
---|---|---|
伟韪炜玮纬 | 伟韪炜玮纬wai2[wɐi˧˥][于贵切] | 伟韪炜玮纬wai5[wɐi˩˧] |
卉 | 卉wai2[wɐi˧˥] | 卉wai2[wɐi˧˥]、卉wai5[wɐi˩˧] |
苇 | 苇wai4[wɐi˨˩][于非切] | 苇wai5[wɐi˩˧] |
韦 | 韦wai4[wɐi˨˩] | 韦wai4[wɐi˨˩]、韦wai5[wɐi˩˧] |
储 | 储cyu4[t͡ʃʰyː˨˩] | 储cyu5[t͡sʰyː˩˧] |
挺 | 挺ting2[tʰeŋ˧˥][他顶切] | 挺ting5[tʰeŋ˩˧] |
敛 | 敛lim2[liːm˧˥][力验切] | 敛lim5[liːm˩˧] |
殓 | 殓lim6[liːm˨]、殓lim2[liːm˧˥][力验切] | 殓lim6[liːm˨] |
揽览漤榄 | 揽览漤榄laam2[laːm˧˥][卢瞰切] | 揽览漤榄laam5[laːm˩˧] |
强(勉强) | 强koeng2[kʰœːŋ˧˥]、强koeng5[kʰœːŋ˨˦] | 强koeng5[kʰœːŋ˩˧] |
6.(不规则音变)南宁经常阳去读作阴去的字(包括入声)有「艳嗣顿逗范竞狭彦谚谬慧稚腱猬饯膜蹩瘪捺洽瞎骆洛络珞捋诞」,个别字有阴阳两读,还有一个口语词「戆」表示笨头笨脑,读ngong3[ŋɔːŋ˧]不同于广州的阳去。也有相反的情况,该读阴去的读阳去,例如「锻缀妒」。
7.南宁市区的新派口音有阳去并入阳平的趋势,周边的口音大多阳去已经并入阳平,不同例字的演变不平衡,从整个广西粤语来看亦是如此,大都或已并入或带趋势,有些可能是祖语本身就不分,有些可能是后来的演变,成因和机制尚待研究。广州的新派口音则有一些是阳去与阴去混淆,有论文探讨过这个问题,例如2008年李书娴《关于广州话阴去调和阳去调的听辨实验》。2022年7月冼文婷、杨蓓《从感知与发音的关系看声调合并——以广西南宁粤语为例》用实验语音学的方式进一步给出南宁对阴上阳上的感知合并要高于对阳平阳去的感知合并。
8.其他声调差异。
字 | 南宁白话 | 广州话 |
---|---|---|
悔晦诲 | 悔晦诲fui2[fuːi˧˥] | 悔晦诲fui3[fuːi˧] |
妖 | 妖jiu1[jiːu˥] | 妖jiu2[jiːu˧˥] |
摸 | 摸mo1[mɔː˥] | 摸mo2[mɔː˧˥] |
竟竞 | 竟竞ging3[keŋ˧] | 竟ging2[keŋ˧˥]、竞ging6[keŋ˨] |
悄 | 悄ciu1[t͡ʃʰiːu˥] | 悄ciu2[t͡sʰiːu˧˥] |
慷 | 慷kong1[kʰɔːŋ˥]、慷hong1[hɔːŋ˥] | 慷hong2[hɔːŋ˧˥]、慷kong2[kʰɔːŋ˧˥] |
咏泳颖 | 咏泳颖wing5[weŋ˨˦] | 咏泳颖wing6[weŋ˨] |
狒拂弗 | 狒拂弗fat1[fɐt̚˥]、狒拂弗fat6[fɐt̚˨] | 狒拂弗fat1[fɐt̚˥] |
猝 | 猝cyut1[t͡ʃʰyːt̚˥] | 猝cyut3[t͡sʰyːt̚˧] |
沼诏 | 沼诏ziu1[t͡ʃiːu˥] | 沼ziu2[t͡siːu˧˥]、诏ziu3[t͡siːu˧] |
煨偎猥 | 煨wui1[wuːi˥]、偎猥wai3[wɐi˧] | 煨偎猥wui1[wuːi˥]、猥wai2[wɐi˧˥] |
忘 | 忘mong6[mɔːŋ˨] | 忘mong4[mɔːŋ˨˩] |
鼾 | 鼾hon6[hɔːn˨] | 鼾hon4[hɔːn˨˩] |
育 | 育juk1[jʊk̚˥] | 育juk6[jʊk̚˨] |
复(復) | 复(復)fuk1[fʊk̚˥] | 复(復)fuk6[fʊk̚˨] |
熝(烫) | 熝luk1[lʊk̚˥] | 熝luk6[lʊk̚˨] |
汉字谐声声旁
粤语中读谐声声旁(俗称有边读边)或读形近字的情况非常普遍,例如常见的「纠、赳、塑、砸」等,南宁读声旁或读形近字的范围稍微要比广州的广泛一些,另一些广州读声旁(或读形近字)的字南宁却不读声旁(或读形近字)。为简化计,下表汉字的中古音韵地位略去,需要者可自查。
字 | 南宁白话 | 广州话 |
---|---|---|
宾鬓膑殡髌嫔 | 宾鬓膑殡髌嫔ban1[pɐn˥]、嫔pan4[pʰɐn˨˩] | 宾鬓膑殡髌嫔ban3[pɐn˧]、嫔pan4[pʰɐn˨˩] |
朔嗍塑溯 | 朔塑溯slok3[ɬɔːk̚˧]、嗍sok3[ʃɔːk̚˧] | 朔嗍塑sok3[sɔːk̚˧]、塑溯sou3[sou˧] |
永泳咏 | 永泳咏wing5[weŋ˨˦] | 永wing5[weŋ˩˧]、泳咏wing6[wɪŋ˨] |
咠辑缉戢楫 | 咠辑缉戢楫cap1[t͡sʰɐp̚˥] | 咠辑缉戢cap1[t͡sʰɐp̚˥]、楫zip3[t͡siːp̚˧] |
钦欣 | 钦欣ham1[hɐm˥]、欣jan1[jɐn˥] | 钦jam1[jɐm˥]、欣jan1[jɐn˥] |
弗狒拂沸费 | 弗狒拂fat6[fɐt̚˨]、沸费fai3[fɐi˧] | 弗狒拂fat1[fɐt̚˥]、沸费fai3[fɐi˧] |
夗苑宛婉惋豌剜 | 夗苑jyun2[jyːn˧˥]、宛婉惋豌剜wun2[wuːn˧˥] | 夗苑宛婉惋jyun2[jyːn˧˥]、豌剜wun2[wuːn˧˥] |
垔甄湮堙 | 垔甄湮堙jan1[jɐn˥]、甄zan1[t͡ʃɐn˥]、湮jin1[jiːn˥] | 垔甄湮堙jan1[jɐn˥]、湮jin1[jiːn˥] |
因恩 | 因jan1[jɐn˥]、恩an1[ɐn˥] | 因恩jan1[jɐn˥] |
宣喧萱瑄渲 | 宣喧瑄渲slyun1[ɬyːn˥]、喧萱hyun1[hyːn˥]、渲slyun3[ɬyːn˧] | 宣瑄syun1[syːn˥]、喧萱渲hyun1[hyːn˥]、渲syun3[syːn˧] |
癸葵睽 | 癸葵睽kwai4[kʷʰɐi˨˩]、癸gwai3[kʷɐi˧] | 葵睽kwai4[kʷʰɐi˨˩]、癸gwai3[kʷɐi˧]、睽kwai1[kʷʰɐi˥] |
错措厝 | 错措厝co3[t͡ʃʰɔː˧] | 错co3[t͡sʰɔː˧]、措厝cou3[t͡sʰou˧] |
尚常尝偿裳 | 尚soeng6[ʃœːŋ˨]、常尝偿coeng4[t͡ʃʰœːŋ˨˩]、裳soeng4[ʃœːŋ˨˩] | 尚soeng6[sœːŋ˨]、常尝偿裳soeng4[sœːŋ˨˩] |
白柏珀泊帛 | 白帛baak6[paːk̚˨]、柏珀泊帛paak3[pʰaːk̚˧]、泊帛bok6[pɔːk̚˨]、帛pok3[pʰɔːk̚˧] | 白帛baak6[paːk̚˨]、柏珀泊paak3[pʰaːk̚˧]、泊bok6[pɔːk̚˨] |
龌龊 | 龌uk1[ʊk̚˥]、龊cuk1[t͡ʃʰʊk̚˥] | 龌ak1[ɐk̚˥]、龊cuk1[t͡sʰʊk̚˥] |
酋犹猷 | 酋cau4[t͡sʰɐu˨˩]、犹猷jau4[jɐu˨˩] | 酋猶猷jau4[jɐu˨˩] |
悔晦诲 | 悔晦诲fui2[fuːi˧˥] | 悔晦诲fui3[fuːi˧] |
韦帏违苇 | 韦帏违苇wai4[wɐi˨˩] | 帏违wai4[wɐi˨˩]、韦苇wai5[wɐi˩˧] |
柱拄 | 柱拄cyu5[t͡ʃʰyː˨˦]、拄zyu2[t͡ʃyː˧˥] | 柱cyu5[t͡sʰyː˩˧]、拄zyu2[t͡syː˧˥] |
拼姘 | 拼姘ping3[pʰeŋ˧] | 拼ping3[pʰeŋ˧]、姘ping1[pʰeŋ˥] |
召招诏沼 | 召招诏沼ziu1[t͡ʃiːu˥]、召ziu6[t͡ʃiːu˨] | 招ziu1[t͡siːu˥]、沼ziu2[t͡siːu˧˥]、诏ziu3[t͡siːu˧]、召ziu6[t͡siːu˨] |
诅佐 | 诅佐zo2[t͡ʃɔː˧˥] | 诅佐zo3[t͡sɔː˧]、佐zo2[t͡sɔː˧˥] |
上述谐声系列与上古音谐声系列的对比读者可自查资料,此处不赘述。值得一提的是,从上述「溯、宛、婉、悔、苇、弗、拂、诏」等字还有更大范围的调查资料来看,广西的粤语包括平话不一定符合《广韵》的语音系统,但是符合《集韵》的语音系统。
避讳
心母止开三上声的「徙玺slai2[ɬɐi˧˥]」为了避讳「死sli2[ɬiː˧˥]」字南宁白话、南宁平话和广州话都转读蟹摄(大多数粤语都类似),导致「死」字音节具有唯一性,南宁平话有蟹止两读。
还有特殊的几个字「使史sai2[ʃɐi˧˥]、矢豕ci2[t͡ʃʰiː˧˥]」一般认为是避讳「屎」。其他比较常见的避讳「利(舌头)」避讳「折」、「润(肝)」避讳「干」、「胜(通胜,日历)」避讳「输」、「遮」避讳「散(伞)」、「吉(吉屋)」避讳「凶(空)」、「红(猪红)」避讳「血」、「腰(猪腰)」避讳「肾(神经)」与广州话相同。
有些用法是寻个好意头「筷落(快乐)」、「(碎盘时)落地开花,富贵荣华」、「金桔(小番茄,有金有吉,老派用法)」,不算避讳,极少部分属于戏谑用法,例如「韭菜(久菜)」转读「快菜」,少用,正常用「扁菜」。
有些字在避讳时声母转读为鼻音,例如「钩勾佝」的g[k-]变ng[ŋ-]是避讳「鸠」,「迄忔讫」的h[h-]变ng[ŋ-]是避讳「乞」,「洨」按理应读haau4[haːu˨˩],为了避讳「姣」转读ngaau4[ŋaːu˨˩],导致「姣」字音节具有唯一性,与上述「死」字一样。广东的避讳中还有通过转读送气来完成,例如「沟鸠篝」转读送气来避讳「鸠(男阴)」,又如广东的「kau1[kʰɐu˥]女(撩女)」、「kau1[kʰɐu˥]埋(勾兑)」,应是「勾」的文读避讳,又比如为避讳「滚」,早期粤音当中的「衮绲辊鲧」转读送气,甚至连「滚」字本身也读送气,但南宁很少通过这类转读送气来避讳,南宁的许多送气音变是属于与平话接触产生,与避讳无关。
粗口中的合音转读,有种粗口有几种说法「屌那妈、屌那咩、屌那升、屌你老尾mi2[miː˧˥]、屌你老fing3[feŋ˧]㞓」(「那」即「你阿」的合音)。粗口中可以通过合音来近似弱化的避讳,比如第二个「屌那咩」的「咩」其实为「妈屄」的合音(屄有be1[pɛː˥]的白读);第三个「屌那升」的「升」俗作「星」字,但「星」本身读sling1[ɬeŋ˥]而不是sing1[ɬeŋ˥],其实「升」应是「屎胐窿」的合音;第四个「屌你老尾」的「尾」其实是「母屄」的合音(这里用屄的文读bi1[piː˥]);第五个「屌你老fing3[feŋ˧]㞓」的fing3[feŋ˧]其实是「姘」字,不是合音。
音值对比
具体音值上:[ɬ]为清齿龈边擦音,也有人读齿间清擦音[θ];[œ]的实际音值舌位在[œ]和[ø]之间;[ɛːu]的实际读音是[ɛⁱu],即[ɛ]和[u]之间有一个流音[i],参见2017年《南宁市城北区志》。而[kʷ] [kʷʰ] [w] 更接近 [kᶹ] [kᶹʰ] [ʋ],参见1984年王庚年《广西粤语区的俄语语音教学》,其中提到南宁[w]的实际音值为唇齿半元音[ʋ]。在梗摄上,广州有不少近郊人的梗三四的白读音[ɛ]实际为[iɛ/iæ],存在[i]介音,这点与南宁平话的演变类似,在假摄、宕摄中也有,更多内容可参阅2011年陈卫强《广州地区粤方言语音研究》。更细致完整地语音音值对比需要更多现代实验语音学的进一步研究,当前的研究资料比较传统和粗糙。近年的一些研究进展例如:2006年王建华《基于实验的粤壮语长短元音对立本质研究》、2015年罗婷《南宁白话单字调实验语音研究》、2015年王珅《南宁白话(新派)单字调声学实验研究》、2018年李新扬《邕宁白话单字调和双字调声学实验研究》。
参考资料:
梁振仕.广西粤语的音韵系统.广西大学中文系.1981.
梁振仕.桂南粤语说略.《中国语文》.1984年第3期.
梁振仕.《切韵》系统与南宁音系.《音韵学研究(第二辑)》.中国音韵学研究会.1986.
王庚年.广西粤语区的俄语语音教学.《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4-12-31.
白宛如.南宁白话的[ɬai]与广州话的比较.《方言》.1985.
杨焕典.南宁粤语语音演变趋向分析.《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1990.
广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广西通志(汉语方言志)》.1998.
洪珏.南宁话与广州话语音系统的比较描述.《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注:2010年《第14届粤方言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中亦收录且略有更改,但是2004的原版更符合作者原义)
林亦、覃凤余.《广西南宁白话研究》,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覃东生.对广西三个区域性语法现象的考察.河北师范大学博士论文.2012-03-05.
覃东生; 覃凤余.广西汉、壮语方言的方式助词和取舍助词.《中国语文》.2018-09-10.
黄晓雪;贺学贵.汉语方言与“给”义动词相关的受益格标记.《语言研究》.2018-10-15.
吕嵩崧.壮语德靖土语近指指示词的演变——基于语言接触的视角.《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07-15.
郭必之.《语言接触视角下的南宁粤语语法》.中华书局出版.2019-10.
黎平.广西百色话的语音特点及其嬗变.华中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5-11-01.
严春艳.百色市右江区粤语语音特点.《百色学院学报》.2012-09-28.
严春艳.百色市右江区粤语同音字汇.《百色学院学报》.2013-07-28.
练欣.百色白话与南宁白话同音字表比较研究.广西大学硕士论文.2013-05-01.
何婉萍.百色白话词汇研究.广西大学硕士论文.2011-06-01.
严春艳.多语接触下的百色右江区粤语变异研究.《语文建设》.2015-02-11.
卞成林; 黄美新; 陆淼焱.桂西南粤语和壮语的接触关系略论.《百色学院学报》.2011-02-28.
季克广.借音壮字所反映的声母系统的研究.广西大学硕士论文.2005-05-01.
周炜.借音壮字阴声韵韵母系统研究.广西大学硕士论文.2006-05-01.
郑伟.古壮字的汉字借音声旁与中古后期的韵母演变 .《中国文字研究》.2017-12-31.
郑伟.方块壮字的汉字借音声旁与中古韵图的内外转.《古汉语研究》.2018-01-15.
潘红交; 韦景云.借音壮字阴声韵母和中古汉语韵母关系研究.《钦州学院学报》.2017-08-20.
南宁市西乡塘区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南宁市城北区志》.广西人民出版社.2017-02.
南宁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南宁市志(文化卷)》.广西人民出版社.1998.
麦祥. 广西粤方言心母字探析[J]. 神州,2018(13). DOI:10.3969/j.issn.1009-5071.2018.13.042.
王建华.基于实验的粤壮语长短元音对立本质研究.广西大学硕士论文.2006-05-01.
宗福邦.关于广州话字调变读问题.武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3-07-28.
黄大方.论广州话的变调兼评诸家之说.汕头大学学报.1989-12-31.
张洪年.早期粤语中的变调现象.方言.2000-11-25.
姚玉敏.也谈早期粤语中的变调现象.方言.2010-02-24.
用词对比
词的用法 | 南宁白话 | 广州话 |
---|---|---|
这些 | 阿(亚)啲(本字箇啲) | 呢啲 |
那些 | 噜啲 | 嗰啲 |
这里 | 阿(亚)便、阿(亚)啲 | 呢便、呢度 |
那里 | 噜便、噜啲 | 嗰便、嗰度 |
哪里 | 边啲、边垯(笪) | 边度 |
在这 | 喺啲/喺个、打啲/打个(老派) | 喺度、响度 |
上面 | 上高 | 上便、上高 |
下面 | 下低 | 下便、下低 |
表示否定 | 唔(本字毋)、冇mu5[muː˨˦](无有的合音)、咪mai6[mɐi˨](冇系的合音) | 唔(本字毋)、咪mai5[mɐi˩˧](唔系的合音) |
表示没有 | 未mi6[miː˨]、冇mu5[muː˨˦]、无mu4[muː˨˩]、朆mang4[mɐŋ˨˩](未曾的合音) | 未mei6[mei˨]、冇mou5[mou˩˧]、无mou4[mou˨˩] |
句末虚词 | 先lin1[liːn˥](语流音变) | 㖭(𠻹)tim1[tʰiːm˥] |
正在(进行时) | ~住、~紧(老派) | ~紧 |
完成(过去时) | ~嗮slaai3[ɬaːi˧](有时变读laai3[laːi˧]) | ~咗 |
如此(代詞) | 噉gam2[kɐm˧˥](这样、那样) | 噉gam2[kɐm˧˥](这样、那样) |
如此(副詞) | 噉gam2[kɐm˧˥](这么、那么) | 咁gam3[kɐm˧](这么、那么) |
同、和(连词) | 同、𪐀、凑、和 | 共、同 |
昨日 | 昨日、昨物mat6[mɐt̚˨]、琴物(老派)、寻物(老派) | 寻日、琴日 |
男阴 | 𨳍(腏)cot6[t͡ʃʰɔːt̚˨]、鸟deu1[tɛːu˥]、鸠gau1[kɐu˥](老派) | 𨳍(腏)cat6[t͡sʰɐt̚˨]、鸠gau1[kɐu˥] |
女阴 | 閪(㞓)hai1[hɐi˥]、屄be1[pɛː˥] | 閪(㞓)hai1[hɐi˥]、屄bei1[pei˥] |
罢了 | 罢就、𨳍(腏)cot6[t͡ʃʰɔːt̚˨]就 | 罢就、𨳍(腏)cat6[t͡sʰɐt̚˨]就 |
现在 | 而家、现在 | 而家、伊家、家下、家阵 |
吵架 | 争交geu1[kɛːu˥]、嘈交 | 嗌ngaai3[ŋaːi˧]交gaau1[kaːu˥]、嘈交 |
打瞌睡 | 拜眼ngen5[ŋɛːn˨˦]睏han3[hɐn˧] | 瞌hap1[hɐp̚˥]眼ngaan5[ŋaːn˩˧]瞓fan3[fɐn˧] |
厨房 | 厨cyu4[t͡ʃʰyː˨˩]房 | 厨ceoi4[t͡sʰɵy˨˩]房,厨cyu4[t͡sʰyː˨˩]房 |
习惯 | 习zap6[t͡ʃɐp̚˨]惯gwen3[kʷɛːn˧] | 习zaap6[t͡saːp̚˨]惯gwaan3[kʷaːn˧] |
吃完 | 食齐、食嗮(老派) | 食嗮、食完 |
柚子 | 欂buk1[pʊk̚˥](或bok1[pɔːk̚˥])碌 | 碌柚 |
玉米 | 玉(jyu6[jyː˨],本字御)米、包粟 | 粟米 |
苦瓜 | 苦瓜 | 凉瓜 |
马铃薯 | 马铃薯 | 薯仔 |
父亲(背称) | 老窦、老laau1[laːu˥]哥ge1[kɛː˥] | 老窦 |
母亲(背称) | 老乸、老laau1[laːu˥]娘neng1[nɛːŋ˥] | 老母 |
小弟弟 | 弟di4[tiː˨˩]弟di2[tiː˧˥]、细屎窟、细路仔、细蚊仔 | 弟di4[tiː˨˩]弟di2[tiː˧˥]、弟dai4[tɐi˨˩]弟dai2[tɐi˧˥]、细路仔、细蚊仔 |
弟弟 | 细slai3[ɬɐi˧]佬(叙称)、阿弟di2[tiː˧˥] | 细sai3[sɐi˧]佬、弟dai4[tɐi˨˩]弟dai2[tɐi˧˥] |
出去玩 | 出cyut1[t͡ʃʰyːt̚˥]去hyu3[hyː˧]耍 | 出ceot1[t͡sʰɵt̚˥]去heoi3[hɵy˧]玩 |
是不是 | 系冇系 | 系咪、系唔系 |
好不好 | 好冇好 | 好冇、好唔好 |
是…还是… | 系…啊系… | 系…定系…、定抑或系 |
要么…要么… | 一(啊)系…一(啊)系… | 一系…一系… |
…极了 | …鬼魂都(啊)失、…得鬼魂、…㞓魂失 | …到极、…得滞、…失魂、失魂鱼(名词) |
才 | 至 | 先、先至 |
劲(赞扬) | 劲ging6-4[keŋ˨-˨˩] | 劲ging6[keŋ˨] |
总是 | 一向、一直 | 不溜lau6-1[lɐu˨-˥] |
要不然 | 要冇是、要冇然、要冇系、一冇系 | 要唔系、一唔系 |
随便 | 随便bin6-2[piːn˨-˧˥]、是但 | 是但 |
稍微 | 稍为wai4[wɐi˨˩] | 稍为wai4[wɐi˨˩]、略略loek6-2[lœːk̚˨-˧˥] |
宁愿 | 宁愿jyun6-2[jyːn˨-˧˥]、能愿jyun6-2[jyːn˨-˧˥](能字古有宁可义) | 宁愿jyun6-2[jyːn˨-˧˥] |
欺骗 | 𧥺gwan3[kʷɐn˧] | 𧥺gwan3[kʷɐn˧]、𧥺kwan1[kʷʰɐn˥] |
全部 | 冚ham6[hɐm˨]唪bang6[pɐŋ˨]唥lang6[lɐŋ˨] | 冚ham6[hɐm˨]唪baang6[paːŋ˨]唥laang6[laːŋ˨]、全部 |
为什么 | 同点、为乜事[嘢、做乜事]嘢、因乜事(老派) | 点解、做乜事[嘢、因乜事]嘢 |
反正、横竖 | 横直、横竖 | 横掂 |
叫 | 吆eu1[ɛːu˥]、喊hem3[hɛːm˧] | 叫、嗌ngaai3[ŋaːi˧] |
睡觉 | 睡觉geu3[kɛːu˧] | 瞓觉gaau3[kaːu˧] |
倒闭 | 执笠(老派)、倒闭 | 执笠 |
丢垃圾 | 丢diu1[tiːu˥]垃圾、掉deu6[tɛːu˨]垃圾(老派) | 掉(deu6[tɛːu˨]或diu6[tiːu˨])垃圾、抌dam2[tɐm˧˥]垃圾 |
投掷 | 㨁zaai6[t͡ʃaːi˨](俗字㩟)、掟 | 掟 |
挥动、晃动 | 掝wak6[wɐk̚˨]、掝jak6[jɐk̚˨] | 搰wat6[wɐt̚˨](又作抇/扤字) |
中午 | 晏aan3[aːn˧]昼zau3[t͡ʃɐu˧](老派)、中午 | 晏ngaan3[ŋaːn˧]昼zau3[t͡sɐu˧] |
上午 | 上午、上昼(老派) | 上昼 |
下午 | 下午、下昼(老派) | 下昼 |
走不动 | 行冇得、冇行得 | 行唔到dou3-2[tou˧-˧˥] |
吝啬 | 忔nget1[ŋɛːt̚˥]失set1[ʃɛːt̚˥]、疙𤶸(活结,后引申为吝啬)、孤寒(老派) | 孤寒、忔ngat1[ŋɐt̚˥]失sat1[sɐt̚˥] |
心烦 | 心悒jaap1[jaːp̚˥]、闭翳 | 闭翳 |
闪电 | 摄炩leng6[lɛːŋ˨] | 摄炩leng5[lɛːŋ˩˧]、闪炩leng5[lɛːŋ˩˧] |
肠粉 | 卷筒粉 | 肠粉 |
河粉 | 扁粉 | 切粉、河粉 |
米粉 | 圆粉 | 米粉 |
素粉 | 素粉 | 斋粉 |
酸小吃 | 酸嘢 | 咸酸 |
炊具总称 | 罂煲镬头 | 沙煲罂铛 |
扁桃(扁桃树、扁桃果) | 扁pin1[pʰiːn˥]桃(偏桃) | 扁bin2[piːn˧˥]桃 |
番茄 | 番茄ke4[kʰɛː˨˩]、金桔(老派) | 番茄ke4-2[kʰɛː˨˩-˧˥] |
茄汁 | 茄ke4[kʰɛː˨˩]汁、茄ke4-2[kʰɛː˨˩-˧˥]汁 | 茄ke4-2[kʰɛː˨˩-˧˥]汁、喼gip1[kiːp̚˥]汁(英语ketchup) |
坏货 | 流嘢 | 流嘢、苴嘢、苴斗 |
好货 | 靓嘢 | 靓嘢、坚嘢、笋嘢 |
论尽(形容麻烦) | 论lan6[lɐn˨]尽zan6[t͡ʃɐn˨] | 论leon6[lɵn˨]尽zeon6[t͡sɵn˨] |
硬币 | 锑tai1[tʰɐi˥]仔 | 硬币 |
纠正 | 纠dau2[tɐu˧˥]正 | 纠dau2[tɐu˧˥]正、纠gau2[kɐu˧˥]正 |
蚯蚓 | 黄䘆hyun2[hyːn˧˥]、地龙 | 黄䘆hyun2[hyːn˧˥] |
蝙蝠 | 飞鼠 | 飞鼠、蝠鼠 |
蟋蟀 | 织蟀zat1[t͡ʃɐt̚˥]、蟀zyut1[t͡ʃyːt̚˥]蟀zyut1[t͡ʃyːt̚˥] | 织蟀zeot1[t͡sɵt̚˥]、蜶zeot1[t͡sɵt̚˥]子(蟀子) |
捉迷藏 | 躲蒙mung1[mʊŋ˥]鸡 | 捉伊人jan4-1[jɐn˨˩-˥] |
一个人 | 一个人jan4[jɐn˨˩] | 一个人jan4-2[jɐn˨˩-˧˥]、一个人jan4-1[jɐn˨˩-˥] |
消防车 | 消防车、火烛车(老派) | 火烛车 |
一点点 | 一at1[ɐt̚˥]啲啲 | 少少、一啲啲 |
一元五角 | 文man1[mɐn˥]半、一文man1[mɐn˥]半 | 个半、一个半 |
十点二十分 | 十点达四 | 十点四个字 |
一百元 | 一嚿水 | 一百文man1[mɐn˥]、一嚿水 |
划得來 | 为得过 | 为得过、有数为 |
知道 | 识得、知道du6-3[tuː˨-˧](知到) | 识得、知道dou6-3[tou˨-˧](知到) |
耍赖 | 赖laai6-3[laːi˨-˧]臭 | 赖laai6-3[laːi˨-˧]猫 |
差劲 | 差火(差伙) | 差皮pei4-2[pʰei˨˩-˧˥]、苴皮 |
抽烟 | 烧烟、食烟(老派) | 食烟 |
疤痕 | 𤹍nang1[nɐŋ˥]鸡(疤痕) | 𠵼mang1[mɐŋ˥]鸡(眼皮上的疤瘌) |
窝囊废(白吃饭) | 食渣jaa1[jaː˥]米(莊组字白读,见第二章3节) | 食塞米、食枉米 |
女朋友 | 兰laan1[laːn˥](法兰省略,英语friend) | (条)女、女朋友 |
男朋友 | 兰laan1[laːn˥]公 | (条)仔、老公仔、男朋友 |
朋友 | 老友、朋友 | friend、朋友、自己友 |
赶时髦 | 风唿fet1[fɛːt̚˥]、够派paai3-1[pʰaːi˥] | 花弗fit1[fiːt̚˥]、够派paai3-1[pʰaːi˥]、摩登(modern音译)、时款、时唛(smart音译) |
时髦青年 | 油脂仔、油脂女(又作「柔姿仔、柔姿女」) | 油脂仔、油脂女(又作「柔姿仔、柔姿女」) |
时髦装 | 油脂装(又作「柔姿装」) | 油脂装(又作「柔姿装」) |
三轮车 | 三脚鸡、三马仔、油脂车、油脂的[的士](又作「柔姿车、柔姿的」) | 三轮车、三脚鸡 |
注:
- 关于「朆」字,是个借用的吴语字,也用同音字「盟」替代,读音mang4[mɐŋ˨˩],是「未」[m-]和「曾」[-ɐŋ]的合音,例如「食饭朆」(吃过饭了吗),参考洪珏《南宁白话的变音现象》,平话亦有此用法,参见覃远雄《南宁平话词典》,该书用「⿰未曾」字表示,旧时广州郊区亦有此用法,参见《广州市志(方言志)》合音一节。平话中不止有合音,还有析音,例如「嘘syu3[ʃyː˥](模拟狗声指使狗)」析音作「射猪」。
- 词汇的对比不是绝对的,老派人用词与广州话几乎无异,青年人多挪用普通话词汇。有些本来广州话中也有的词汇反而在广州变得罕用,如「咿㕭/咿呦(不认真)」、「噜(远指)」、「臭青(本指青菜未熟味,引申指语音不正)」、「捎slaau4[ɬaːu˨˩](吃;揍)」对应无边擦音的「捎saau4[saːu˨˩](吃)」,参见1997年饶秉才《广州话词典》;又例如「忔失(吝啬)」(1998年白宛如《广州方言词典》P448)其实多地皆有,短元音的a[ɐ]和e[ɛː]也可以构成文白异读[第2.3节],2007年饶秉才《广州话词典》写作「扤失」。
- 「今物mat6[mɐt̚˨]、昨物mat6[mɐt̚˨]」是由于「今晚日、昨晚日」的「晚日」合音为「物」,也可以理解为「日」字受到前字「晚」的「顺同化」。南宁白话中的顺逆同化是无意的,南宁平话中也有「顺同化、逆同化」的现象,但却是有意为之,过去俗称为「讲番话」,参见罗乐瑜.南宁平话语音探微.广西地方志.1994-08-30.
- 关于近指「阿/亚」的本字为「箇」可参看: 1) 覃远雄.桂南平话研究.暨南大学博士论文.2000年.[指示代词一节]. 2) 覃远雄.南宁平话的指示代词.《钦州学院学报》.2017-08-20. 3) 覃远雄.桂南平话古果假两摄字的今读音.《方言》.2011(01). 4) 吕嵩崧.壮语德靖土语近指指示词的演变——基于语言接触的视角.《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07-15. 5) 唐七元.汉语方言同源词研究.复旦大学博士论文.2009-04-15.pp270-272.
- 广西地区粤语和平话的近指大多为「箇-系列」,远指大多为「尔-系列」,与广东地区大部分的粤语情况刚好相反,原始粤语中很可能近指远指不分,皆为「箇」,参看上述文献。
- 广西大部分粤语和平话中有个表示泉水和地名的「汶man3[mɐn˧]」,「汶」并非本字,现在作「呇」字。参看覃远雄.广西地名用字“呇”的音义.《辞书研究》.2015-11-25.
- 两广有个很常用的地名用字「埌/塱/㙟」,三者是同源的,大多读阳上,与《广韵》折合音的阴去不同,一说具有壮侗底层,根据名从主人原则,普通话作地名也应该读上声,参看周静《浅析“埌东”“埌西”的读音》,邓玉荣、杨璧菀《两广“塱”类地名字的音义》,字形问题参看王证之《顺乎民意 规范汉字》。最详细的描述和研究可参看2007年覃凤余、林亦《壮语地名的语言与文化》P375-377。
- 口语中有「兰laan1[laːn˥]」一词表示女朋友,「兰」为同音替代字,其来源于英语friend,最初时读成「法兰」,与香港将friend读作类似fen1[fɛːn˥]是同一来源,后来省略「法」独用「兰」表示女朋友,之后模仿「鸡公、鸭公、猫公」词序才造出「兰公」一词指代男朋友。
- 一元钱币的指称南宁多称「一文银、一文鸡」,老人也称钱币为「银纸」,「一文鸡」指的是清末民国时使用的墨西哥银元、袁大头、嘉禾银币等银元,墨西哥银元上印着鹰,被戏称「鸡」,广州的「个」的用法也指的是银元。
- 「躲蒙mung1[mʊŋ˥]鸡」的断句为躲+蒙鸡,蒙鸡为蒙着眼的老鹰,鸡为老鹰的戏称,躲蒙鸡即为躲蒙着眼的老鹰,找人者称为蒙鸡,即蒙着自己眼睛等别人躲藏好后再去找他们的老鹰,躲藏者要提前躲蒙着眼的老鹰,躲好后老鹰则不再蒙眼开始寻找,此为老鹰找小鸡的游戏,与老鹰捉小鸡游戏不同。
- 「唓咧」在白话和平话(覃远雄《南宁平话词典》p67)中都是话多的意思,而白话中有「吱吱啁啁zeu1[t͡ʃɛːu˥]」,平话中有「啁zeu3[t͡ʃɛːu˥]嘐leu3[lɛːu˥]」(覃远雄《南宁平话词典》p173)皆表示话多的意思。《集韵》嘐啁,语多也。因此「唓咧」的本字应为「啁嘐(嘐啁)」。「埞(地方)」的本字为「定」,「鈪(手镯)」的本字为「轭」。「而家」的本字为「而今」,「而今」又是从「如今」音变而来,参看李如龙《汉语方言的比较研究》,该书还举例了几个合音:「昨晚->寻」、「天光->听」、「底物->点」、「个么->噉」、「地方->定」。
- 唔m4[m˨˩]的本字为「毋」,南宁少用,只在「唔该」和「唔通」两词或「八月十五」、「耽误」的连续音变中存在;燶nung1[nʊŋ˥]的本字为「𪒬」;谂nam2[nɐm˧˥]的本字为「恁」;閪hai1[hɐi˥]的本字为「㞓」,即谿,山间河之意;𨳍(腏)cot6[t͡ʃʰɔːt̚˨]可能为「戳物」的合音,南宁取前字的主元音:戳cok3+物mat6=腏cot6,广州取后字的主元音:戳cok3+物mat6=腏cat6。哥ge1[kɛː˥]为父亲义(唐代称父为哥/兄)。「玉米」的本字为「御米」。
- 「嗌」南宁和广州都有骂和喊两个意思,但是在日常使用中南宁更偏重使用骂的意思,广州更偏重使用喊的意思。
- 广州的「噉gam2[kɐm˧˥]」和「咁gam3[kɐm˧]」读音和意义皆不同,一般来说前者为代词后者为副词,前者为近指程度副词后者为远指程度副词;南宁则不用「咁」,全部使用「噉」,程度副词不分远近。这两个字最早应该是同一词的分化,可能源出是「个物」的合音,参见2001年张惠英《汉语方言代词研究》。同样地,南宁不用「咗/唨」表示过去完成,而是使用「嗮」或「齐」,「嗮」会发生音变slaai3[ɬaːi˧]->laai3[laːi˧],「齐」是用于替代表过去义的「嗮」。
- 「扁桃」另一写法「偏桃」,南宁老派读音为「偏桃」,该写法亦见《岭南风物志》和《酉阳杂俎》。
- 三脚鸡泛指机动三轮车,三马仔多指拉客运营的机动三轮车,油脂车、油脂的[的士](柔姿车、柔姿的)多指用类似蛇皮袋的布料或帆布料作篷用于拉客运营的机动三轮车。
- 「友仔」原先含贬意,少数时候才用于戏谑的暱称,类似「狐朋狗友」本身表贬意,但少数时候可以用于好友之间的戏称。广东一般不单用,而是「条+友仔」,南宁本同广东如此,老南宁其实很少用该词,但是后来在社会上被泛滥使用后词义泛化、贬意弱化,类似这一过程的还有粗口语气化、贬意弱化,实际上已经解构了这类本来含有贬意的词语,后来还创造了原本不存在的「友女」一词。在贬义词领域,词义弱化是时有发生却不为人知的现象,原本带贬意的词会逐渐失去攻击性(但有些地方词义未弱化保留了本义),取而代之的又是新词来替代本有攻击性的词汇。老南宁真正表达朋友义用的是「老友」或「老友鬼鬼」,试比较两句「吆老友过来」(可能是请朋友喝茶),「吆友仔过来」(可能是要找朋友帮干架),语气不同。
- 老南宁表达吃米粉义时说的是「食粉」(白话)或「吃粉」(平话),就算转为普通话也是说「吃粉」,而不会说「欶sok3[ʃɔːk̚˧]粉」(俗写「嗍粉」),「欶粉」的意思是吸毒,「粉仔」就是吸白粉的年轻人,不会用来形容吃粉。但近年全国商家和营销号开始泛滥地流行开使用「嗦粉」一词,其实本字应是「欶」字,俗写为「嗍」,但普通话入声消失故与啰嗦的「嗦」混淆写错为「嗦粉」,随着商业发展,有些年轻人受流行语影响也跟着写错字用错表达,而「粉仔」变成了吃粉的仔,这种受短暂流行语影响的情况在全国都很普遍,随着南宁融入全国的发展大局,各种流行语的影响愈加深入。
- 「差火」指差劲,不少人写错作「差伙」。
- 「稍微」在口语用词中是「稍为wai4[wɐi˨˩]」,并不是「微mi4[miː˨˩]」字读错,这是特别要注意的一点。
- 表示容器或物体底部的duk1[tʊk̚˥](白宛如作「㞘」字)和表示量词的duk1[tʊk̚˥](白宛如作「涿」字)应是同一来源,本字「䐁」,参见2019年麦耘《广州话的排泄物量词[tok5]小考》和2021年林亦《语保工程语料转写中的规范字与本字》。
语法对比
早期广州粤语中有一种[述语-宾语-补语]结构(即[V-O-C]),南宁粤语中有一般汉语方言所用的[述语-补语-宾语]结构(即[V-C-O]),也有像「隔开式」那种的[V-O-C]结构,和早期粤语以及广州粤语的情形不同,南宁粤语的[V-O-C],补语的部分主要由结果补语充当,即[V-O-R],它出现的环境与一般的[V-R-O]相若,在不影响语义的情况下两者可以互换。关于南宁有[V-O-R]结构的原因还有更多内容具体可以参看2019年郭必之《语言接触视角下的南宁粤语语法》,此处略。而在2016年余瑾《广西平话研究》第三章比较研究个案第二节[南宁粤语voc结构的来源]中,对前述郭必之的研究作了更进一步深入的探讨,具体参看原书,此处略。
南宁的与格或收益格介词可以用「畀」和「给gai1[kɐi˥]」,处所格介词可以用「喺」和「打」。其中「畀」是白话固有的用法,「给gai1[kɐi˥]」是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才开始流行起来的后起用法,「喺」和「打」在老派人中都有使用,但两者的关系和产生先后问题,需要更深入地研究,可参看 [1]褚俊海.桂南平话与白话的介词研究.广西大学硕士论文.2007-06-01. [2]覃远雄.平话、粤语与壮语“给”义的词.《民族语文》.2007(05)21. [3]覃东生.对广西三个区域性语法现象的考察.河北师范大学博士论文.2012-03-05. [4]黄晓雪;贺学贵.汉语方言与“给”义动词相关的受益格标记.《语言研究》.2018-10-15. [5]2016年余瑾《广西平话研究》第三章比较研究个案第一节[处置式]. [6]片冈新.19世纪的粤语处置句:“𢬿(扌戒)”字句.香港中文大学中文系,第十届国际粤方言研讨会. [7]刘云.北京话被动标记“给”的来源及历时演变.中国语文.2018-07-10. [8]林亦.壮语给与义动词及其语法化.民族语文.2008-12-05.
南宁有个放动词后表示动作方式的用法(相当于「着」)——攞(弱化形式「左」),广州话不用,在平话中有同一用法——取[t͡ʃʰuː˧]。具体用法和研究参看林亦、覃凤余《广西南宁白话研究》P250、覃远雄《南宁平话词典》P28、覃东生、覃凤余《广西汉、壮语方言的方式助词和取舍助词》。
南宁粤语「去、过、落」语法成分的语源形式都可以追溯到趋向动词,语法化路径可参看2009年覃凤余、吴福祥《南宁白话“过”的两种特殊用法》、2010年吴福祥《汉语方言里与趋向动词相关的几种语法化模式》。
南宁有一个「噻」的用法表示:大约、数量少、某、任何。广西的粤语区普遍有类似用法,桂南的客家话、桂南桂中的官话也有,或源自壮语。参看覃凤余; 田春来.广西汉壮语方言的“噻”.《民族语文》.2011-10-05. 或 2016年余瑾《广西平话研究》第三章比较研究个案第三节[不定限定词“噻”].
南宁疑问句、否定句可用「到」(音[tu33],调值为阴去)作完成体标记,如:空调坏到吗?冇坏到。但南宁「到」在这里只是动相补语,真正的完成体标记是「嗮」。关于动相补语与完成体标记的区别,参看:[1] 吴福祥. 重谈“动+了+宾”格式的来源和完成体助词“了”的产生,《汉语时体的历时研究》,北京:语文出版社,2009. [2] 甘于恩; 许洁红.一种新发现的完成体标记——广东粤方言的“逋”.《学术研究》.2013-03-20.
广西汉语和民族语之间常会发生双向迁移的现象,以南宁白话和南宁平话为例,南宁白话是:壮语、泰语等语言「借去」粤语的长差比式「X+A+过+Y」,然后又「回馈」百色白话和南宁白话以短差比式「X+A+过」,南宁平话是:早期汉语动词「与」->壮语的「与」->现代桂南平话的「与」。参看 1) 覃凤余.南宁白话“过”的两种特殊用法.《民族语文》.2009-06-05. 2) 覃远雄.平话、粤语与壮语“给”义的词.《民族语文》.2007(05)21.
南宁白话和南宁平话的「啲」表处所名词可能是复制了壮语不定量词兼表处所名词的用法,因为广西中南部地区的汉语方言中不定量词兼用作处所名词的用法,并不见于与广西汉语方言有亲缘关系的区外方言,却普遍存在于南北壮语方言。参见洪波; 郭鑫; 覃凤余.广西部分汉语、壮语方言不定量词兼表处所名词语义模式研究.《民族语文》.2017-10-05.
南宁白话表完成有个极其老派的用法[t͡ʃœː˧˥/t͡ʃɔː˧˥]->[hœː˧˥/hɛː˧˥],相当于「嗮/哂」,可能与「咗」同源,参阅林亦《广西粤方言的完成体和已然体》,收录于2014年卢小群、李蓝主编《汉语方言时体问题新探索》。2020年邓小琴《粤方言完成体标记的演变》给出:V咗类的标记应来源于「着」。
南宁有一个特殊地来源于「知道」的选择连词,读[t͡ʃiː˥]、[t͡ʃɐi˥]或[t͡ʃɛː˥],在广西的汉语方言与境内外侗台语中都有类似存在,参见2021年11月覃东生、覃凤余《源于“知道”的选择连词 —— 一项广西汉语方言与境内外侗台语共享的区域特征》。
音系历史演变构拟
参看第二章2.5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