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宁地区粤语口音差异及演变构拟
因为《中国语言地图集(第二版)》画得太笼统,没法把差异描绘,还有各种文献中几乎都没有详细研究过这个问题,笔者根据自己的回忆(不得不承认年纪大了)还有目前公开的各种参考资料尽量拼凑出过去南宁城以及周边各地粤语的口音差异。特别提一句,有个细节,第二版地图集将南宁的止开三心母标为边擦音[ɬ]是错的,是作者误写,这类读法也有但不是南宁城区,例如同属邕浔片的百色白话和南宁周边的横县白话中就存在该读法。
说明:以下的地区划分按照旧的行政区划(1990-2000),大概那时候的地图,各种口音的具体边界比较模糊。变化处打*号。
老城音
老三街
师韵字(止开三精庄组字)[ɿ]
止开三知章组字 [i]
津韵字(臻合三舌齿音字)[yn/yt] 有时也读 [ɐn/ɐt]
豪韵、模韵 不裂化 [u]
晓母(部分溪母)合口 [f]
城区音
兴宁区
*师韵字(止开三精庄组字)[i]
止开三知章组字 [i]
*津韵字(臻合三舌齿音字)[ɐn/ɐt] 少量字读 [yn/yt]
*豪韵、模韵 不裂化 [u] 极少部分人豪韵有裂化[ou]
晓母(部分溪母)合口 [f]
注:这里城区独指兴宁区是以最传统的方式划分,远超90年代的地图,大概60年代之前。另外一点,老一辈人都知道老城处于江北,从北边去南边过江时说「过江南」或「过江」,从南边去北边时都说「去江北」,但因为江北江南的概念太模糊,既包括老城也包括西乡塘区,某种意义上城区音笼统的也可以叫江北音,与之对应的是江南音,江南以前属于城外和郊区,所以两者的口音差别是很大的,具体分析有待以后研究。
外城音
西乡塘区(城北区、永新区)、青秀区、江南区、良庆区
师韵字(止开三精庄组字)[i]
止开三知章组字 [i]
*津韵字(臻合三舌齿音字)[ɐn/ɐt]
豪韵、模韵 不裂化 [u] 极少部分人豪韵有裂化[ou]
*晓母(部分溪母)合口 [f] 部分字有读[w]
*撮口呼[y]与齐齿呼[i]有互换的情况
注:按道理不应该包括江南区和良庆区,良庆区部分镇原来属于邕宁县,但是本身外城音的区分就是很笼统的一件事,比如属于江北的西乡塘区就比其他区要老,西乡塘区是2005年3月经国务院批准成立,撤并原永新区、城北区后组建而成的城区,所以这里的语音描写也是个大概的情况。
郊区音
上述城区周边,不算邕宁、武鸣、横县、宾阳县、上林县、马山县、隆安县
师韵字(止开三精庄组字)[i]
止开三知章组字 [i]
津韵字(臻合三舌齿音字)[ɐn/ɐt]
豪韵、模韵 不裂化 [u] 有不少人豪韵有裂化的[ou]
*晓母(部分溪母)[w] 【平话底层】
*撮口呼[y]与齐齿呼[i]常发生互换
注:虽然是郊区音,但是实际情况远比描述的要复杂。
邕宁口音
现在的邕宁区
*师韵字(止开三精庄组字)老派[ɿ] 新派[i]
止开三知章组字 [i]
津韵字(臻合三舌齿音字)[ɐn/ɐt]
*豪韵、模韵两分 模韵 [u],豪韵裂化 [ou] 遇摄模韵部分字老派 [ou]
晓母(部分溪母)[f]
*日母和疑母细音 老派[ȵ](少数字,例如「染」) 新派 [j]
*老派平上去分阴阳,新派阴上并入阳上[13],阳去并入阳平,入声三分
*撮口呼[y]与齐齿呼[i]有互换的情况,甚至认为老派多读齐齿呼
*部分字咸摄开口一等和二等老派区分,新派不分
*部分字白读有平话底层,例如,宕开三(非庄组)字「将长奖养酱样」韵母-ieang[-iɛɐŋ],新派 -ieng[-iɛŋ]或-eng[-ɛŋ];「约药」 jieak[jiɛɐk],新派 [jiɛk]或[jɛk]
注:邕宁白话在1995年的《邕宁县志》显示:止开三字裂化 [ei],日母和疑母细音 [j] 甘韵(覃谈韵)[ɔm],上声、去声各自不合并,入声两分。描述不准确。
以此为基础创制的拼音方案可以参见这里。
参考资料:
广西邕宁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邕宁县志》中国城市出版社.1995-12.
陈海伦、林亦.《粤语平话土话方音字汇》.上海教育出版社.2009-4.
李新扬. 邕宁白话单字调和双字调声学实验研究. 东北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18-03-01.
横县口音
师韵字(止开三精庄组字)老派[ɿ] 新派[i] (心母止开三字[ɬy],上面的为[sɿ])
止开三知章组字 [i]
津韵字(臻合三舌齿音字)[ɐn/ɐt]
*豪韵、模韵两分 模韵 [u],豪韵裂化 [ou]
晓母(部分溪母)[f] 部分字读[w] 【平话底层】
*日母和疑母细音 [ȵ]
*甘韵(咸开一覃、谈韵)[ɔm/ɔːp]
*部分音节声母为[h],[wui]->[hui], [jim/p]->[him/p], [jin]->[hin] , [jyn/t]->[hyn/t], [wun/t]->[hun/t],即古喻母字的声母今大多读h[h]
*部分字白读有横县平话底层,例如,宕开三(非庄组)字「张药」韵母 [-iɛɐŋ/-iɛɐk],「火欢科」声母 [h-]
参考资料:
莫思敏; 谈婷. 广西横县白话同音字汇. 《钦州学院学报》. 2019-02-20.
莫思敏.横县白话语音研究.广西大学硕士论文.2019-06-01.
谢建猷.《广西汉语方言研究》.2007.
以此为基础创制的拼音方案可以参见这里。
疍家口音
师韵字(止开三精庄组字)[ɿ] (心母止开三字[ɬɿ])
*止开三知章组字 老派[ei] 新派[i]
津韵字(臻合三舌齿音字)[ən/ət]
模韵 [u] 豪韵老派[ou] 新派[u]
*遇摄三等字 [œy] 蟹合一、止合三 [øy]
晓母(部分溪母)合口 [f]
参考资料:
白云.《广西疍家话语音研究》.2002. (东方语言学网)
南宁白话演变过程的构拟
以2013年罗言发《澳门粤语音系的历史变迁及其成因》那篇论文为基础(第三章3.2节),参考不同方言片(本节):
1.南宁疍家话: 四ɬei33,说明s->ɬ在i裂化之前,广kɔŋ,说明wɔŋ/k->ɔŋ/k在i裂化之前;
2.邕宁白话:u裂化,i不裂化,说明u裂化在i裂化之前,骚ɬou,说明s->ɬ在u裂化之前,广koŋ,说明wɔŋ/k->ɔŋ/k在u裂化之前;
3.百色白话、南宁疍家话:师ɬɿ,说明ɿ->i在s->ɬ之后;
4.南宁白话:u不裂化,日jɐt,说明ȵ->j在u裂化之前,甘鸽ɐm/ɐp,ts、tʃ分立,y不裂化,说明om/op->ɐm/ɐp在ɿ->i、ts->tʃ、y裂化之前;
5.横县白话:水罪ui,甘鸽om/op,说明ʊi->ui在om/op->ɐm/ɐp之前;
6.广州话:om/op->ɐm/ɐp,但声调依然存在53,说明53->55在om/op->ɐm/ɐp之后;
7.桂平白话:师sɿ,广kɔŋ,日ȵɐt,说明wɔŋ/k->ɔŋ/k在s->ɬ、ȵ->j之前。
构拟南宁白话从《分韵》音系演变至现在的大致过程:
1782年->A年 wɔŋ/k->ɔŋ/k(先)、ȵ->j(后)、8个调(阴入不分上下)
A年->B年 心母s->ɬ
B年->1841年 u不裂化(广州u裂化、邕宁u裂化、南宁疍家u裂化)
1841年->1855年 i不裂化(广州i裂化、邕宁不裂化、南宁疍家i裂化)
1855年->1877年 9个调(阴入分上下)
1877年->1883年 y不裂化(广州y裂化为ʊi、南宁疍家y裂化为œy)、水最ʊi->罪退ui(广州和南宁疍家,罪退ui->水最ʊi)
1883年->C年 甘鸽om/op->金急ɐm/ɐp(横县未变、南宁疍家变)、10个调(上下阴平,55作为53变调出现)
C年->1912年 ui保持(广州和南宁疍家的ʊi变为ɵy)、ts->tʃ(除了精莊组)、ɿ->i(除了精莊组,但「四死」变了,即ɬɿ->ɬi,百色、南宁疍家未变)、9个调(53->55)
1912年->1990年 受平话影响:敢感ɐm->减am(南宁疍家未变)、刻克凯恺孔恐h->kʰ(百色未变,祖语可能就是w)、僵疆均钧构购灸k->kʰ、勋薰婚挥辉昏窟胐(快花化,郊区变市区不变)f->w(祖语可能就是w)、庞螃莽蟒获ɔŋ/ɔk->aŋ/ak、史柿美i->ɐi、觉kɔk->kʰɔk->kʰœk/腔hɔŋ->kʰœŋ(江开二与宕开三混)、敝蔽弊斃迷谜(除了「陛币闭」)ɐi->i
1990年->现在 精莊组ts->tʃ、精莊组ɿ->i(杨焕典.1990.)、臻合三yn/yt->ɐn/ɐt(祖语可能是yn/yt)、昏窟胐w->f(勋薰婚辉挥w不变)、刻克凯恺孔恐kʰ->h、僵疆均钧构购灸kʰ->k、阳去并入阳平、陛币闭ɐi->i
由此得出南宁白话从《分韵》音系演变至现在的各音变的大致顺序过程:
1.wɔŋ/k->ɔŋ/k
2.ȵ->j
3.心母s->ɬ
4.阴入分上下
5.水最ʊi->罪退ui
6.om/op->ɐm/ɐp、阴平55出现
7.ts->tʃ(除了精莊组)、ɿ->i(除了精莊组,但「四死」变了,即ɬɿ->ɬi)、阴平53并入阴平55
8.敢感ɐm->减am、刻克凯恺孔恐h->kʰ、僵疆均钧构购灸k->kʰ、勋薰婚挥辉昏窟胐(快花化,郊区变市区不变)f->w、庞螃莽蟒获ɔk->ak、史柿美i->ɐi、觉kɔk->kʰɔk->kʰœk/腔hɔŋ->kʰœŋ(江开二与宕开三混)、敝蔽弊斃迷谜(除了「陛币闭」)ɐi->i
9.精莊组ts->tʃ、精莊组ɿ->i、臻合三yn/yt->ɐn/ɐt、昏窟胐w->f(勋薰婚辉挥w不变)、刻克凯恺孔恐kʰ->h、僵疆均钧构购灸kʰ->k、阳去并入阳平、陛币闭ɐi->i
【本章为本册子作者狸猫单独撰写,内容对错由狸猫负责】